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 再访“雪豹之乡”

28.04.2016  19:16

  青海新闻网讯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到“雪豹之乡”杂多县了,但是每一次去都能从点滴中感知杂多新的变化,尤其是生态环境和牧民的环保理念。

  4月20日,从长江源头治多县出发,沿着治囊公路前往澜沧江源第一县杂多县。治囊公路是去年全线贯通的,这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惟一一条连接治多、杂多、囊谦的公路。得益于治囊公路,我们从治多到杂多仅用了3个小时,节省了近一半时间。

  当我们行驶至治囊公路杂多段时,道路每隔10公里左右都会看见一个警示牌,警示牌上张贴着环保标语,警示牌的下方是用柏木订制的垃圾箱,不时能看见行驶在公路上的牧民停下车,将车上的垃圾扔进垃圾箱。

  进入县城,一个高原美丽城镇映入眼帘,澜沧江穿城而过,街道干净整洁,这和以前的杂多县城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2013年,微信上曾流传着一条新闻,说杂多县是“虫草之乡、垃圾之城”,杂多县牧民们形容自己的生活环境是过垃圾山、走垃圾路、住垃圾区,虽然这样的形容有点夸张,但是足见当时杂多县的环境。

  2014年,杂多县先后出台《杂多县三江源农牧区清洁工程》、《杂多县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对县城周边、县城社区、乡镇政府、村社集中安置点、309省道、各大景区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形成户分拣、村保洁、乡收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除了社区垃圾分类处理,杂多县还从孩子抓起,从小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在杂多县第三完全小学和第二民族中学实施“垃圾换文具”项目,孩子们收集饮料瓶、旧书本就可以在学校的超市中换铅笔、笔记本、橡皮擦等文具。

  去年,杂多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从昔日的“虫草之乡、垃圾之城”到今日的“省级卫生县城”,靠的是杂多县摘掉“脏乱差”帽子的决心,靠的是牧民生态环保理念的转变。

  次日,我们顺澜沧江而下前往昂赛乡,昂赛乡是三江源核心区域,地理位置特殊,加之是虫草主产区,群众的生态环保理念要早于其他地方。每年7月虫草挖完后,每户出一人,上山去捡挖虫草时留下的生活垃圾,3个村能捡垃圾100多车,牧民们自发组织将这些垃圾运到县城垃圾处理厂。

  昂赛乡还是“明星动物”雪豹的栖息地,还有金钱豹、棕熊、狼等猛兽,几乎家家户户都被雪豹“光顾”过,少则咬死一头牛,多则咬死20多头牛。去年,丹增家搬到冬窝子后,8个月时间,26头牛被雪豹等野生动物吃掉了。

  即使这样,也没有一户牧民去“报复”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甚至还帮助野生动物。

  从杂多县一路走来,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牧民投身环保和投身野生动物保护的感人画面,这是他们对生态的信仰和追求,更是决心和毅力,促使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