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发现高原蝮蛇新种

08.12.2017  15:27

      新华社西宁12月7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日前在三江源地区发现一种高原蝮蛇新种,并将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两栖爬行动物》上。

  据了解,2016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联合沈阳师范大学等单位前往三江源地区进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考察,在长江源头通天河流域发现一种体色鲜艳的小型蝮蛇,经过传统形态学比较、头骨CT三维重建和分子系统发育等多重研究,最终证实,该蝮蛇系未被描述过的新物种。

  据该物种命名者之一、中科院古脊椎所在读博士生史静耸介绍,这种蝮蛇体背侧有两列鲜红色的大斑块,且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是中国毒蛇分布的最高海拔记录,因此将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

  “蝮蛇多以小型温血动物为食,利用眼睛和鼻孔之间的颊窝来探测猎物体表辐射的红外线。但研究发现,部分栖息地的红斑高山蝮以蛾类昆虫为主要食物,这在蝮蛇乃至整个蛇类中都非常罕见。”史静耸说,“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高原两栖爬行动物的适应机制”。

 

  地处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独特,是雪豹、兔狲、藏狐、岩羊、高山兀鹫等珍稀动物的重要栖息地。然而,该地区由于海拔高、紫外线强度大、温度低等原因,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很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文靖表示,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非常不易,往往面临高强度、高危险的野外工作。新种红斑高山蝮的发现和命名,是动物分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有助于增进人们对爬行动物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爬行动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