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增水增草增绿增收增和谐

27.11.2015  13:36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再次强调,“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坚持保护优先,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我省确立“生态保护优先”发展理念,已经在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初步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

  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青海湖面积连续十年增加、藏羚羊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被剔除、雪豹频繁现身县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换来的是绿草如茵、蓝天碧水、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这是绿色发展带给我省的红利。今年,我省再投8亿元,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增绿创收。

  初冬,广袤的可可西里,已是大雪纷飞。在前往雪域西藏的路上,不时看到三五成群的藏羚羊在雪地里觅食。长期往西藏跑长途的货车司机马积恩记忆犹新。“早些年,去西藏的路上很少看到藏羚羊的身影。若是偶尔碰到,它们躲得老远了。现在,它们不怕人了,在青藏公路两边经常看得到成群的藏羚羊。”马积恩说。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位于可可西里核心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藏羚羊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已恢复到目前的7万多只。鉴于藏羚羊的种群恢复状况良好,今年5月底,国家环保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中藏羚羊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被剔除。

  除了藏羚羊,今年常见雪豹频繁光临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城的报道。“近年来,雪豹频现草原,是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的力证。”省三江源办公室主任李晓南介绍,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反映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成效的“晴雨表”。

  李晓南说,我们将按照青海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全力推进三江源等生态保护工程,持续推进增水、增草、增绿、增收、增和谐。到2020年,力争完成退牧还草1285万公顷,治理荒漠化土地20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万公顷,植被平均覆盖度提高25至30个百分点,保护湿地面积20万公顷,使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管护,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省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不但没有影响民生,反而给民生改善带来发展的机遇。近年来,我省坚定地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让各族人民切实感受到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在拥有“青海蓝”的同时,分享到“绿色福利”。

  赛措卓玛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纳木塘草原的一位牧民。今年初,赛措卓玛参加兴海县三江源办公室的农牧民科技培训项目,学习藏绣技艺。在培训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心灵手巧的赛措卓玛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如今,通过卖藏绣工艺品,赛措卓玛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今,无论是在黄河源头,还是在长江腹地,三江源牧民通过掌握学艺本领,走上富裕路的不在少数。李晓南说,目前,青海针对牧区群众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有11项,能够确保牧民群众因保护生态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得到补偿。今年我省在实施三江源二期工程中,再次投入8亿元,在增绿创收同时,使得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给牧民带来实惠,调动当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形成草原与人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赵俊杰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