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10.09.2017  04:03

        近年来中国多措并举推动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建设积累经验。

        “UNDP-GEF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总结会5日在青海西宁召开。与会专家认为,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近五年的工作中开展了多项有益探索,显示出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生态与物种宝库。调查数据显示,该省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99种,其中74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普氏原羚、雪豹、喜马拉雅旱獭、岩羊等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有许多种已列入全球珍稀濒危物种。

        2016年4月,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地区设立,要求当地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有序扩大社会参与,最终建成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先行区。

鉴于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和极端重要性,2009年青海省通过财政部向全球环境基金申请实施“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得到了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和批准。

        该项目于2013年1月正式启动,实施期为5年(2013-2017年)。项目总投资2385.5万美元,其中全球环境基金赠款535.5万美元,国内配套1850万美元。

        “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和伙伴关系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使项目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实现示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专家刘天柱说。

        5年间,生物多样性基线调查和年度监测工作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扎陵湖-鄂陵湖和玛可河分区全面展开;青海省物种名录数据库等生物多样性知识管理系统建立,为青藏高原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扩大保护地面积,项目共支持建立10个湿地公园,4个沙漠公园,新建保护地面积增加11.03万公顷。到项目结束时,全省保护地覆盖28种植被类型中的26种,扩大了保护地覆盖的代表性,全面完成项目设定目标。

        2016年11月7日,由青海省环保厅和林业厅联合签发颁布实施了《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2016-2030年)》。

      “该项措施对青海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了关键区,提出了保护战略、优先行动、优先项目等,符合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该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青海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指南。”青海省林业厅副厅长王恩光说。

        三江源地处偏远,人均管护面积过大,政府还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开展保护工作。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杂多县县委书记才旦周说,目前政府在三江源的保护区已探索出通过当地牧民参与、开展社区共管的方式进行保护工作。

          2016年7月,首届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在玉树举行。来自西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主管部门与保护地、环保组织等与会代表共同发起建立以“保护与发展”为主题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说,搭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合作平台,加强多主体、区域性协作和联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经验的共享交流,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携手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经理马超德表示,中国近年来在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诸多探讨和实践,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对促进青海、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玉树州多措并举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作
    玉树州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新下达项目7发改委
果洛州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进度良好
    果洛州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年度任务由国家新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上年度结转项目组成,需完成投资19787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7355万元,完成率88%,累计支付资金10447.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