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水平新台阶是怎么跃上的?我省“十二五”成就深读之四

11.03.2016  03:46

  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期间我省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由“十一五”的1493亿元增加到4649亿元,增长2.1倍,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75%左右,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省从“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民生建设水平”,到“办好民生实事,合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从“把新型城镇化和民生保障的事情办好办实”,到“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推进共享发展”……民生幸福是我省的不渝选择,“小财政办大民生”是我省的坚定行动。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整合存量资金,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有效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狠抓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教育这个民生之基、社保这个民生之盾、就医这个民生之急、安居这个民生之要、人居环境这个民生之需、脱贫攻坚这个民生之重,合力打造民生升级版,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向各族群众交上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2015年岁末,“十二五”圆满收官的句点,振奋人心。

  “十二五”,弹指一挥又长路漫漫。青海,这艘劈波斩浪的航船,搭载着人民群众驶向更加美好的水域。“十二五”,在充满生机的青海大地上,我们究竟触摸到了怎样的民生温暖?体味到了怎样的民生真情?人民生活水平新台阶又是怎么跃上的?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民生事小,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事大,基本保障、社会公平,关乎长远与大局。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我省,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全省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一笔笔真金白银持续投入,一项项惠民富民工程陆续实施,一个个务实之举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

  时针嘀嗒,5年,1826天,43824小时,当2016年新年钟声敲响之时,这个令人鼓舞又振奋的时间节点注定被载入历史史册。

  “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1月25日上午,青海会议中心,掌声如潮,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一幅辉煌壮丽的五年民生画卷徐徐铺展在人们眼前……

   亮点频现成绩斐然

  ——“民生之花绽放争艳,民生之惠群芳竞妍”

  这是一个时代性标注,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这是一个完满的句点……

  看投入——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由“十一五”的1493亿元增加到4649亿元,增长2.1倍,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看力度——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7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5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

  看成果——家门口的“饭碗”越来越多,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是前五年的1.6倍;钱袋子越来越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2%,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接近翻番;“安全网”越织越密,五大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和全覆盖……

  看温度——民生热词频现,民生金句热传,民生温度炙热,频频收到民生大礼包的各族群众,信心十足,笑脸盈盈。

  ……

  在这份民生答卷上,可圈可点、可勾可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答卷上,一串串数字看似枯燥乏味,但却凝结了数不尽的汗水与辛劳,更向我们诉说着五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身边人,身边事,我们欣慰地看到,就业增收同步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社保体系不断健全,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医疗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住房全面改善,农牧区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神奇沃土上,民生保障正在向普惠型、质量型转变,民生之花绽放争艳,民生之惠群芳竞妍,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满满。

  大美青海,民生大美。

   明确目标吹响号角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曾经,民生蓝图秀美。

  能够勾描出如此温暖人心的蓝图,来自对实际的准确把握,对形势的清醒研判。

  重温近年来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民生建设水平”,到“办好民生实事,合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从“把新型城镇化和民生保障的事情办好办实”,到“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推进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始终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执政价值取向。民生幸福,始终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责任与担当。

  ——一个时代的目标已确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工作首位,民生福祉改善只有起点无终点。

  ——一份历史的篇章正书写,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现在,民生答卷璀璨。

  能够把蓝图化为现实,来自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步履不停,砥砺前行,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为群众解难题、谋实惠——数百万人口共圆上学梦、就业梦、安居梦、致富梦……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幸福。

   一以贯之矢志不渝

  ——“小财政办大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徜徉在浓墨重彩的民生画卷中,瞧!部分民生指标一路“飘红”,已走在全国前列。

  “飘红”的指标背后,是我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不渝选择,是一个底子薄的财政小省对大民生的执著追求,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穷”省对大民生的“舍得”投入。

  柴米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离不开一个“钱”字。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保护生态、深化改革、保障民生……哪一样也都离不开真金白银。

  千头万绪,财力如何分配?财政再紧张,保障民生的力度从未减弱,改善民生的温度从未降低。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整合存量资金……更多财力被投入到了民生领域,关乎你我的民生大礼包,被如期送到了手中。

  听!承诺掷地有声。看!落实不折不扣。

  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

  羊年农历春节前夕,“2015年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现场热闹非凡,手捧简历、身着正装的3500多名求职者入场求职,涉及专业技术类、财务类、计算机类等工种的1560个岗位正向大家招手。现在,具有青海特色的“1+X”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让找工作变得容易。

  村里家家户户搬进了新房,家家通了水电,户户修了厕所,院院砌了垃圾池,硬化了的道路通到了家门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村村沧桑巨变。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感谢国家易地搬迁扶贫的好政策,以前我家在30公里外的山区,没有草山,只能养一头黄牛,丈夫除了挖虫草再没啥干头。现在靠我这个小店,全家6口人吃饭就解决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瓜什则村才多玛一家,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难走车难行,农用物资进不来,农副产品出不去,过去,出去一趟真是难心啊,而今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班车通到了村头,菜不但好卖了,还能卖上好价钱,就连村里小伙子找媳妇也好找了……”谈起这几年家乡的新变化,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翠泉村村民马福海激动地说。

  五年间,有太多太多定格的民生镜头,有太多太多动人的民生故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民生的“正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递。

   攻坚克难多措并举

  ——“群众的幸福追求,就是政府的民生指南”

  成功没有那么容易,民生之路也并非一路平坦没有崎岖。

  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的挑战摆在眼前,拿什么兑现承诺?

  群众的幸福追求,就是政府的民生指南。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始终坚持经济换挡调速改善民生不减速。

  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投入机制,健全促进民生发展的长效机制,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一项项着眼民生长远发展的改革陆续布局落地。

  在实施各项民生事业的过程中,以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过硬办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狠抓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教育这个民生之基、社保这个民生之盾、就医这个民生之急、安居这个民生之要、人居环境这个民生之需、脱贫攻坚这个民生之重,把惠民生的事情办好办实。

  根据民生实事任务内容,逐一细分实施落实牵头及配合部门和地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详细工作计划,加强督导检查,严格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确保民生实事取得实效。

  回望来时路,民生所指,施政所向,群众的幸福追求,就是政府的民生指南。展望未来路,民心所向,胜之所望,我们正迎着朝阳,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