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燃烧的“红烛”

20.01.2018  09:12

  青海新闻网讯 40多年他一直扎根偏僻的山村小学,倾注全部心血教书育人,把毕生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身患胃癌等多种疾病,退休后奔波数万公里组织爱心志愿队开展助学、助残、助老活动,他从未停下脚步。他,就是湟中县拦隆口镇泥麻隆村小学退休教师汪昌祥。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但没有想到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荣誉属于爱心志愿服务队的所有志愿者,更属于所有关心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人们。”前不久,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后,汪昌祥特别激动,他首先想到的是获奖对他今后继续为贫困学子奔走有好处。

  今年63岁的汪昌祥就是土生土长的泥麻隆村人,19岁时从多巴中学师范班毕业,成为一名民办教师。怀着兴奋和不安的心情走上了三尺讲台的汪昌祥,想不到这一干就是40年。1991年的秋天,汪昌祥被查出得了胃癌,当他面对昂贵的手术费一筹莫展时,泥麻隆村的父老乡亲为他送来了1700元救命钱,他暗下决心“在有限的生命里,要为家乡、为孩子们多做点实事儿”。面对外出打工挣钱致富的诱惑,以及上级部门推荐担任副乡长的吸引,汪昌祥都断然拒绝,他始终执着坚守在泥麻隆村小学,甘为孩子们成长进步的引路人。他说:“我舍不得这些孩子们。”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对孩子们无私的爱。多年来,他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改变这个穷山沟的面貌,总人口不足500人的泥麻隆村里先后走出了70名大学生。

  汪昌祥深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孩子将来也能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用父母般的心爱护每个孩子。为让家境困难的孩子上学,他四处奔走,不仅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也积极开动脑筋,背着家乡的鲜豆角、炒大豆等土特产,向社会各界“化缘”,托起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托起了一个山村的教育梦想,这一跑,就是二十几年。

  2014年,汪昌祥退休了。就在家人盼着他能休息休息的时候,他再次做出选择:继续走自己的公益路。第二年,汪昌祥选择和另外15名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组成了“汪昌祥爱心志愿服务队”。他从教育厅争取到了50万元资金,为拦隆口镇四营学校维修了残破的围墙,置办了部分体育器材及操场配套设施;联系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团省委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多方社会力量,为湟中县8个乡镇40名残疾人、单亲家庭的孩子及家庭特困学生争取资助款20万元;为20余名贫困学生联系到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的一对一资助;使200多个孩子圆了上学梦;4年时间,他和他的“爱心团队”为扶贫助学争取的捐助物资总价值达100多万元。

  坚持做成一件事不可贵,可贵的是四十年坚持做一件事。从“全国模范教师”到“全国最美教师”,从“全国启功教师奖”到荣登“中国好人榜”,汪昌祥实至名归。谈到未来他说,“现在时间太紧了,我还是想选择以前那样的方式,只想自己默默地做些事情,帮帮这些困难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