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的纸上风景

08.11.2016  03:05

  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我国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构思巧妙,成为不可复制的纸上艺术,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许多人视为珍品收藏。

  作为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王莉女士对剪纸情有独钟。走入王女士的收藏室,一幅幅精美的剪纸挂画映入眼帘,这些剪纸作品风格迥异,题材多样,惹人喜爱。

   爱上剪纸,与童年有关

  王女士收藏剪纸已有十多年,十多年来,王女士对剪纸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她说:“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母亲是村里的剪纸高手,我自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酷爱剪纸。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每逢过年,母亲总会剪些各式各样的窗花来增添喜庆气氛,我小时候也跟着母亲学习剪纸,如今想起来,那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民间剪纸除少数专业剪纸艺人外,大部分是农村心灵手巧的妇女,因此,王女士经常到青海一些农村地方去寻觅好的作品。除了青海的剪纸,王女士也注重收藏其他地方的剪纸,为了使自己的藏品更加丰富多彩,她多次到陕西、河北、广东、安徽等地去拜访一些剪纸藏家,与他们交流心得并交换或收购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剪纸。

   走进剪纸中的青海

  在王女士的藏品里,有青海元素的剪纸也有不少,如三江源国家公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瀚海驼铃,牧羊图等。三江源、环湖赛等元素地域特色鲜明;瀚海驼铃富于个性创造,剪出一对青年男女骑着两峰骆驼在月光下行走,驼铃叮咚,打破了大漠的阒寂,满天星河也与他们为伴,烘托出浪漫的氛围。这些剪纸使用色调不同的红色纸张,工艺或复杂或简单,都是精细的纯手工制作,饱含了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

  王女士介绍,青海的剪纸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大都表现出婉约中见粗犷,精细中见直率,是青海劳动人民的写照,也是河湟民俗文化的具体反映,这些剪纸作品,不仅有着一定的美学原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

   剪纸中的大观园

  剪纸的题材非常广泛,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历史人物、吉祥图案、戏剧脸谱,都可以成为剪纸的题材。王女士说:“对于收藏者来说,剪纸除了要题材好,工艺水平也是决定剪纸收藏价值的关键所在。”

  王女士收藏的一幅红楼梦题材的剪纸,长1.2米,宽65厘米,里面人物众多,反映了元妃省亲、史湘云醉眠芍药、大观园吟诗作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等多个红楼场景,人物各有特点,栩栩如生。画面四周以巧妙的刀法将大观园的屋瓦、红柱、飞檐斗拱,刻画得淋漓尽致。另外作者用较多的空白做平静如水的湖面,远处一小山旁逸斜出,恰到好处地呈现出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的效果。整幅作品构图严谨,繁而不乱,于细微之处见真功夫。

  王女士说:“这幅剪纸作品是我十多年前从一位山西朋友手中购买的,应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在王女士看来,剪纸收藏还应该特别注重年份,由于剪纸难以保存,一些存世量少、年代较远的藏品收藏价值通常很高。

   地域特色成精品

  挂在收藏室里的四幅组合剪纸挂画也非常有特色,它们以卷轴装裱,使用黑色纸张剪裁而成,气韵生动,远看就像一组水墨山水画。王女士介绍,这四幅剪纸是从安徽阜阳收藏而来,阜阳地区的剪纸,题材多样,构图丰满严谨,大部分剪纸作品中蕴含着灵秀、严谨、纤细的南方特色。与北方剪纸浑厚、粗狂、天真、质朴不同,这四幅作品由峦山秀水、一叶扁舟、秋日观瀑、日送飞鸿组成,以流畅的线条、娴熟的刀工将安徽秀山丽水的造型、轮廓、画面完美展现出来,让人百看不厌。

  王女士说:“我国各地均有剪纸习俗,由于地域的不同,其题材、纸张和做工也不尽相同,对于收藏者而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或专题特色的剪纸往往才具有更高的升值空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