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省两会专题报道】一份“工业强基发展年”的成绩单

21.01.2019  16:01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青海装备制造业不断升级换代。黄灵燕摄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构建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新模式。黄灵燕摄

光纤预制棒纤端加工。中利光纤供图

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处处涌动着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热潮,看今日青海,一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恢弘画卷正徐徐展开……

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强基发展年”活动,结合“奔着问题去、奔着困难去、奔着落实去、奔着服务去”,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狠抓落实不放松,工业经济呈现平稳运行的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稳步运行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2018年年初,作为全国最大的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的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在我省正式开工。

从柴达木盆地到湟水河畔,将青海工业发展的“聚光灯”打到西部矿业集团旗下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5月,年产10万吨阴极铜项目宣告顺利点火、烘炉,进入试产阶段;再到2018年9月,年产10万吨阴极铜项目正式投产,“青海造”首槽阴极铜正式问世;

……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从“百日攻坚” “会战黄金季”到“夏秋季攻势”、“收好官开好局”,从一个个项目施工现场到一个个生产车间,从一个个项目储备到一项项技术攻关,青海大地处处呈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场面,我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如果“高速度、高效益”是对我省工业快速发展最好的诠释,则数字恰是最好的佐证。

2018年1至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超省定目标任务1.4个百分点;全省一般性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2%,高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个百分点。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紧盯全年一般性工业投资目标任务不放松,提升工作要求,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刚刚结束的一年里,我省狠抓落实工业项目投资,按照“项目生成年”“重点项目提速攻坚行动”工作部署,紧盯年度目标任务。

这一年,盐湖佛照蓝科锂业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北捷新材料公司年产5亿平方米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等创新攻坚工程项目开(复)工建设;锦泰锂业1万吨碳酸锂项目、盐湖海虹年产10万吨ADC发泡剂技改、冷湖滨地钾肥百万吨钾肥扩能改造等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开(复)工建设……

过去的2018年,我省开展了招商引资“突破提质年”活动,筛选储备了197个招商引资项目,设立了省级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并制定管理办法,还聘请了60名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在青异地商会及重点优势企业相关负责人担任“招商专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并举招大引强。

目前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实也呈现良好态势,截至上年10月末,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3.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9.8%。且第十九届“青洽会”290个签约项目已落实279个,履约率96.2%;开工163个、开展前期95个,开工率63.4%。

工业结构持续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工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光伏新能源产业项目领跑全国,光电产业、3D打印、镁合金等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一批新材料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去年年底,鲁能海西州格尔木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5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发电项目进展顺利,定日镜立柱基础建设如期完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将达到12.625亿千瓦时,形成集风电、光伏、光热、储能多种能源优化组合,为我省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再将时间向前回拨。2018年7月,青海省金昆仑锂业有限公司的3000吨金属锂项目工艺正式贯通、联动试车,这是全球最大、首家卤水氯化锂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锂项目,为加快打造“四个千亿元”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续深入实施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工业强基发展年”活动,突出抓好百项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多渠道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据统计,2018年1至10月,全省工业领域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06.7亿元;企业技改工作成效明显,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转变。

这一年,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在年产10万吨高纯氢氧化镁项目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延伸产业链,生产出高纯氢氧化镁、高纯氧化镁等5种系列产品,产能和工艺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圣诺光电有限公司共3家优秀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志着青海省推行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一年,我省制定出台了《青海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能耗在线监测、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等工作,加快实施了省级重点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节水项目,圆满完成了国家节能“双控”考核组对我省2017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工作。同时,推荐了6户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申报2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

依托青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锂电、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火热,正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目前青海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条件的企业有143家,集中分布在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1年,这14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资产规模为287.76亿元,至2015年末资产规模达到1415.25亿元,高于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增长率24.1个百分点。

生产要素不断强化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本着不断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企业负担的原则,大力度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为企业提供便利,解决困难——

2018年11月,青海省盐湖镁业有限公司取得了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成为了我省首张“一企一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从一项具体事项去映射我省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强化生产要素的具体措施,2018年我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将总投资10亿元以下项目备案权限下放至项目所在地市(州)工信委或工业园区管委会。同时,主动深入各工业园区现场办公,分行业召开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帮助75户企业把脉会诊,将梳理出的要素保障、项目建设、政策落实、产业扶持等四大类40个方面的问题,细化分解到相关市州政府、工业园区和相关职能处室,限期督促办结,切实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帮助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盈利潜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18年1至10月,我省已累计帮助企业降低各类生产要素成本约40亿元。

从年初开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班子成员联点包片,科学调控、精准发力,认真开展煤炭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全省煤炭缺口,鼓励企业从外省调煤,积极解决我省用煤紧张问题。

通过开展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减轻企业负担,重点推介150个重点项目和429户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安商暖商,积极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宋明慧)

记者快评

以创新驱动青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18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19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指出,要继续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对省情的再认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发展不足仍是青海的现实之困,转型缓慢是青海的发展瓶颈。在此现实背景下,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发挥后发优势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跃式发展再次证明,只有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才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以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集中力量在技术咨询、智力支撑、资金支持、新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科技服务,征集并梳理企业技术课题需求清单、企业与高校院所全面合作清单、企业科技服务和调查单位需求清单、企业与高校院所技术类项目合作清单。将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50项专利面向海西境内中小企业进行推介,对海西州锂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围绕营造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从协调解决企业难题提供科技支撑等方面切入,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海西州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须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带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让各层次的工业园、产业园、创业园等创新载体实现合作共享,围绕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创新平台,统筹各类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各维度各要素协同发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文化环境。

今日之青海,正行进在建设更加和谐富裕文明美丽新青海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具备了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们肩并肩、心连心,向着梦想起航,谱写出崭新篇章。(戴美玲)

一线故事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1月3日,时值寒冬,伴着午后暖暖的阳光,记者来到青海中利光纤技术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厂区没有想象中的浓雾烟尘,整个厂区显得秩序井然。

中利光纤是一家集生产光纤预制棒和光纤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13年6月项目开工建设,到2018年年产光纤预制棒达到400吨,光纤650万芯公里,全年销售收入将近3.5亿元,借助近几年市场飞速发展的势头,中利光纤也迅速地成长起来,站稳了脚跟,在国内市场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技术是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向前的动力,企业要想取得长足性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虽然近几年的不断发展,让企业迅速壮大,但风云变幻的市场却让中利光纤总经理谢康博士保持了冷静。

谢康告诉记者,由于公司的产品市场化程度很高,受2018年国际国内通讯产业市场的影响,中利光纤也从一个高速发展期,进入了调整期,从2018年下半年,他们就根据市场需求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调整,产品价格有一些回落。

“这也是希望能通过调整让企业运行更加高效,市场适应能力更强,把相关配套产业做得更成熟一些,把关键和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出于长远考虑中利光纤及时作出战略调整。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利光纤一直把技术研发作为重中之重。面临光纤技术壁垒和青海这样一个高海拔地区,气压低,致使动力设备功效下降,以及青藏高原气候干燥,易产生静电,影响产品的强度等问题,中利光纤组织核心技术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实现了节能降耗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利光纤已申请专利29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光纤冷却装置”发明专利还获得青海省首届专利奖银奖。

“地处高原的青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因此我们也投入了很大精力在环保上,实现了一、二期零排放的目标,虽然规模不是最大,但在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很多同行都来我们企业学习取经。”为深入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中利光纤专门成立环境健康安全部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增强技术创新。

着眼当下,谋划将来。在目前一、二期已经满产的情况下,预算总投资12亿元的三期项目基建工程已经封顶,预计2019年下半年投产,到时候光纤预制棒产量能达到1000吨规模,产量可比现在增加1.5倍。届时,中利光纤将跻身国内光通信材料行业前五名,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期项目不是一、二期的简单复制,而是设备和技术上有了一些调整和提升,到时企业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生产方式更加智能化,工厂自动化更高水平。”对于投产在即的三期项目,谢康充满信心。(田得乾)

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雒婷 报道) 1月2Qhnews.Com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