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社区民族团结创建结硕果

06.06.2014  15:34
核心提示:   城东区东关社区是一个以回族群众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辖区总人口29617人,少数民族人口13443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45.38%,由于民族聚居的特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城东区东关社区是一个以回族群众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辖区总人口29617人,少数民族人口13443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的45.38%,由于民族聚居的特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该社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两年强基础、四年见成效、六年创先进”的总体目标任务,结合辖区实际,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创新创建思路,突出创建亮点,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盘棋”思想促创建亮点纷呈。近年来,该社区党工委扎实树立“一盘棋”思想,结合辖区民族聚居区的特点,将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分解细化,落实到社区各部门和责任人中,在破几个题、办几件事、开展几项活动上下功夫,使创建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样,做到不虚、不空、不偏,做到了责任到位、目标任务到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符合实际的创建工作方案,使创建工作有基础、起步稳。重视抓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在辖区基层广大干部职工、居民群众、非公企业员工、宗教教职人员中广泛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宣传活动。在创建工作中,社区党工委结合新型社区工作,调整工作思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丰富内涵、拓宽渠道、合力推进,创出自己的品牌,突出了“四个结合”,使创建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创建与“得民心工程”相结合。●切实加大了对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力度,将家庭困难、达到享受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范围。目前,辖区已享受低保的困难群众达1040户、2340人。●把社区再就业服务作为民生之本来抓,仅今年以来,就已安置城镇新增就业117人,安置“四类”失业人员927人,安置“4050”人员203人。●加强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目前,辖区新参保的居民人数达255户、529人。●加大了低保家庭廉租住房申报的工作力度,截至目前辖区已累计实现廉租房入住37户,对已享受廉租住房但未入住的216户低保无房困难户发放了住房补贴。●争取专项资金216万元,对七一小区的地坪、上下水管网、门卫、小区大门进行了改造,另外还争取到6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9栋楼房加固了保温层。●争取到专项资金50万元,对破产企业省三建一处家属院内的地坪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居民“行路难”的问题。●东关社区慈幼居委会创新载体依托民间社团深入推动创建工作。成立的民族团结理事会先后筹集善款对重病患者、困难家庭、贫困大学生及老人进行了帮扶。今年以来先后筹集善款36万元,对914户各族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筹集助学款3.6万元,对9名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

  创建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社区党工委坚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方法有效融入创建工作,班子成员经常走基层,走进群众、实行社区科级党员干部到居委会下挂党组织副书记制度,开展开门搞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为民办了一些实事好事。◆结合辖区是一个老城区、危旧房多、城区基础差等实际问题,采取上报项目、招商引资等措施,将破产企业省微电机厂东家属院、下滨河路省二建、省三建一处家属院分别争取到全市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项目之中,省微电机厂东家属院在完成拆迁安置的基础上,前期工程已顺利实施。◆辖区基础设施已不断改善,天然气通户已基本形成,主要8条小街小巷道路已全部硬化改造,并进行了亮化、美化和绿化。

  创建与民族宗教工作结合。★针对各宗教活动场所矛盾纠纷存在的实际问题,成立“清真寺院和谐平安理事会”,使矛盾纠纷和存在的问题有效、及时得到解决。★加强了各寺院的建章立制工作,对原有的一系列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更加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和督查。★加强了对宗教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法律、法规,党在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情、省情、区情的学习和教育。★加强对清真寺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争取到区政府专项资金225万元,对水城门、北关两座清真寺进行了美化亮化。★争取资金45万元对水城门清真寺的煤改气、上下水管网、食堂、水厕等设施进行了改造。★争取资金25万元,对北关清真寺院内地坪进行了硬化改造。★各寺院组织信教群众走出寺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学生新学年开学等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中,对辖区的贫困群众和贫困学生开展慰问救助。★在“创卫”、“创模”、“创城”等重大活动中,各寺院组织人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真寺已成了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济贫帮困和提供服务的场所,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的一个重要窗口。

  创建与社区维稳工作结合。在加强对辖区防控网络、技防设施、邻里守望、治安巡逻等防控体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医患、拆迁矛盾纠纷容易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的实际,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协调成立了由区城建局、区民族宗教局、区人民法院、社区司法所组成的联合协调组,对一些拆迁安置上引发的矛盾纠纷,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协调,将矛盾纠纷调处在基层,维护了双方的共同利益。(作者:冶华强杨存福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