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科日:轮牧带来的馈赠

05.01.2019  09:31

  青海新闻网讯 当延续千年的游牧业遇上急剧退化的草场,减人减畜、草畜平衡早已成为生活在青南牧区的牧人们唯一的出路。

  今天,只有立足于市场,让改革劲风吹遍草原的角角落落,追逐草原生态持续优化、牧业高质量发展、牧民高品质生活的步履才能更加稳健,践行省委“五四战略”“一优两高”战略方能行稳致远。

  在泽曲河畔,丰收的季节总在隆冬时来临,这使高原凛冽的寒风多了一丝温暖和开心的色彩。2018年12月25日中午,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泽曲镇东科日村村委会异常热闹。在偌大的村“两委”院门口,十余辆小轿车一字排开,整齐停放在路旁,走进村委会会议室,里面坐满了商议和筹备村里一年一度“分红大会”的村民代表,他们个个面露喜色,诙谐的话语间满是丰收的喜悦。

  不得不说的是,尽管东科日村地少人多,他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却走得愈加轻快,合作社理事长索巴介绍,这得益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穿过村委会西角的小门,眼前便是合作社院子。院里四周,办公室、畜棚、贮草间一间挨着一间,在畜棚外的栅栏里,母牛慵懒地反刍着,好动的初生牛犊蹦蹦跳跳,已变身饲养员的牧女们进进出出,忙碌着为栏里的牦牛喂食饲料。

  谈及出生在隆冬里的小牛犊,合作社理事长索巴总是眉梢一弯,一双大眼睛眯成一条缝,自豪地述说起这里头蕴藏的奥秘:“放眼整个青南牧区,在隆冬里出生这么多牛犊的畜牧业合作社只有我们东科日这一家,今年从这月初开始,到今天已经产下了40多头。”

  自打2014年合作社步入正轨以来,每年12月便成为东科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牦牛产仔的“高峰期”,这几乎将牧民们以往老经验中的牦牛“冬春季产仔”完全改写为“冬季产仔”。索巴认为,这是轮牧带来的馈赠。

  在东科日,“轮牧”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每年里有半年,合作社1580头牦牛散落在村里2670公顷草场上,有放牧员跟随看护,剩余半年便依靠“免费的午餐”——政府供给的饲料在合作社畜棚里饲养。几年下来,这种半舍饲模式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东科日广袤的草原上显露无遗——牧民鼓了腰包,草场生态恢复显著。索巴说,2014年第一次分红,分红金额从40万元到今年的73万元,一直在增长,更重要的是,在草原上,大大小小的灌木丛和溪流已随处可见,牧草也越来越茂盛,回想起来,他大概有30年没见过草场这般勃勃生机。

  虽然对于以前村里那时的草场面积谁也说不出确切的数字,但索巴却清楚地记得,那是个以牛羊数量论经济实力的年代。牛羊似落地的繁星,得不到休养生息的草场却不堪重负,直到10年前,日益稀疏的牧草和连年低下的牲畜存活率才使牧民门开始了反思。

  对东科日的今天,索巴认为,2012年到2014年的3年是极具转折意义的3年:2012年合作社成立,牛羊入社,大规模解放了劳动力,解放了草场;2013年,全村在县城东郊实现了定居;2014年,合作社第一次高分红,40万元的红利分到牧民手中。“村里都有50多辆轿车了,很多邻里去做生意,光在县城和附近,就有十几家大小铺子,合作社又搞得这么好,我们这个穷村子算是扬眉吐气了!”索巴说,东科日的蝶变,离不开股份制改造和集约化、市场化发展,更离不开对大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