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学生减负 你怎么看

11.03.2018  09:41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以来,“学生减负”问题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学生减负”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氛围与环境?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老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支持派:希望父母不要缺席,当好“第一任老师”

  “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班只有一个班主任,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全兼顾好几十个孩子的教育、发展问题。减负,就是突出了家长作为孩子成长引领者的重要作用,应该提倡!”小学教师马老师说,如今,很多家长的观念没有转变,他们认为,孩子送到学校,老师理所当然应该教会他、教懂他。

  “我们班一个学生的家长,本身会弹钢琴,而且弹得很好,但她还是给孩子报了学习班,因为自己没时间教。”祁老师说,如今家长们的工作压力很大,这可以理解,但很多家长就因为压力大而缺席了孩子的教育。她希望家长们能多陪陪孩子,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童年。

  采访中,支持减负的家长占少数,魏女士是其中之一。“女儿每天的课业压力很重,所以我只给她报了一个兴趣班,孩子们的确需要减负。”魏女士是一名80后母亲,她的女儿每个周末要学习竹笛。

  “学竹笛,是根据女儿的兴趣和自身条件选的。她的肺活量全班最高,适合吹笛子。此外,笛子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民族乐器,需要有人传承,民族音乐也需要发扬。”除了笛子,魏女士的女儿还很喜欢乐高积木。为了减轻孩子的压力,魏女士每个寒暑假会让女儿去学乐高,开学后周末只学笛子。

  小雯今年初二,说起减负,她立马点头表示赞同。“我觉得学生们肯定愿意减负。上小学时我也参加了培训班,学画画和舞蹈。画画还可以,但是舞蹈我根本不喜欢,每次上课觉得是种煎熬。到了初中学习压力大,舞蹈就放弃了,偶尔会画画。”小雯说,等上了高中学习压力肯定更大,估计画画也要放弃。

  反对派:担心孩子学不扎实,无法全面发展

  减负的口号一直在喊,很多孩子的书包却越来越沉,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休息时间越来越少。近期,一篇名为《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火爆朋友圈,并赢得了众多家长和网友的支持。学生减负,家长为何会反对?

  “因为从目前来看,减负只是体现在书本上。书本内容简单了,但是考试要求并没有下降,学生课外辅导就成了必需品。所以我反对减负,我觉得学校应该更加丰富教学内容。”市民李女士的孩子刚上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的题,我有时候都要算半天,孩子在课堂上跟不上,学不懂,只能课外辅导。”李女士说,如果学校里还减负,她担心孩子学不到东西,课外的负担则会更重。

  同样,市民贺先生的孩子也刚上小学。他认为,如果孩子因为减负而提早放学,那么孩子的接送问题就会变得更难。此外,父母还在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会不安全。

  市民张先生也反对减负:“现在都在说素质教育,如果孩子能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才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不用参加课外学习了,负担反而会减轻。”张先生说,他上学的时候,体育课和音乐课基本形同虚设,经常会被主课老师占用,更别说发展兴趣爱好了。

  张先生担心因为减负,孩子在校的时间变短了,文化教学课程无法保障完成,那么很多副课被占用,不利于孩子学习和全面发展。

  “如果不解决学生的课后教育问题,就只是形式上的减负。如今,课外辅导使孩子负担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变重,而且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课外辅导的内容已经替代正常上课学习的内容,孩子不辅导,上课期间根本学不到该学的知识。”市民汪女士的孩子今年三年级,自上小学以来,学校里经常会组织文艺演出、才艺展示等活动。汪女士说,如果孩子不接受课外辅导学习才艺,则无法参加活动,展示自己。

  学生减负,教育中的各方要一起努力

  减负的要求由来已久,可刚刚过去的寒假,相信很多孩子依然是在培训班中度过的。为此,我省教育部门下发通知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并在各地各校建立健全有偿补课惩处制度。“在职老师有偿补课”“课上不讲,课后补讲”等乱象得到了整治。

  “本来还打算找个专业的老师,让孩子去他家里学。现在在职老师不能代课,我们就想着选一家正规的培训机构来学。”3月9日10时许,青海省青少年活动中心人来人往,孙先生和妻子正在给孩子挑选适合的兴趣班。尽管很多热门的兴趣班已经满额,但很多家长依然没有放弃,在公示栏前挑选着。

  “我觉得课外兴趣辅导班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孩子可以学到更多的才艺和技能。但是现在有品牌、信得过的培训机构很少,我家孩子喜欢美术,自己想学个素描,我就跑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来了,但是报名的人太多了。”罗女士提着包匆匆赶来,她说中小学校减负,学生课余时间多了,可以让孩子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专业。可现在正规的培训机构少,社会办学培训的多,师资力量不足,报兴趣班学习又变得有些难了。

  “我个人认为,孩子要减负,家长得先放下心理包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减负需要学校、家长、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和学生一起联动,共同努力,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侯志光说,学生减负了,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课外兴趣培训班的需求随之增加,这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一些品牌校外培训机构报名火爆的现象。

  “但是有些家长也会盲目地选择兴趣班,为此,我们会增设更多的家长公益讲堂,各种专业的试听课,引导家长和学生更好、更合理地选择喜欢的专业。同时,我们也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开设更多公益体验课,让孩子在体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不再盲目学习。此外,我们也会调整、优化教学模式,尽可能帮助更多的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特长。”侯志光说,减负是全社会的责任,尽管教育中的各方压力都很大,但不能因此而推卸自己的责任。家长要放下包袱,心态平和一些,对孩子照顾多一些,校外教育的方法要更优化一些,教育内容更全面一些,培训机构的组织应该更合理、更完善,多增加一些公益活动。只有各方联动,才能培养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