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印花税票背后承载的历史

02.04.2016  03:14

  青海新闻网讯 近日,民间收藏家崔老先生向晚报《社区周报》百姓晒宝栏目展示了两枚民国时期的印花税票。税票承载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那么崔爷爷手里小小的税票背后又承载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记者来到崔爷爷的家中,见到了这件珍贵的文物,这两枚税票是当时马步芳政府财政厅印制的印花税票,面值一分,在税票中央印有国民党徽和“青海”二字,虽然图案设计及印制技术十分粗劣,但这两枚税票从1934年保存至今已有80年历史,并且十分完好也实属不易。提起收藏这枚税票的初衷,崔爷爷打开了话匣,他说一枚小小的税票不仅能看出某个地区税收发展的状况,还能透析出一个年代的故事。崔爷爷还专门为此查询了这枚印花税票的背景,原来1935年,在马步芳的统治下,各种苛捐杂税让青海百姓苦不堪言,仅公布的各种赋税明目就多达七八十种,税种就有地照税、实物税、皮毛税、布匹税……通过多种多样的税收盘剥人民的财产,直到1949年青海解放,百姓长期蒙受的苦难才得以消除,这两枚税票就是当时的历史见证。

  崔爷爷告诉记者,他收藏、整理和研究各时期的印花税票,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一个地区、国家甚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而且与邮票相比,印花税票的发行品种要少很多,面值也要高出不少,了解它的人也相对较少,更具有收藏价值。

  这枚小小的税票反映的是青海百姓的一段生活,看着这枚印花税票仿佛让人一下子能穿越到那个时期,倾听着那个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