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3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坐班制

07.05.2015  09:41

  青海新闻网讯 “现在到办公室,随时都有人接待,办事比以前方便多了。”5月6日上午,在城北区二十里铺镇莫家庄村委会办公室,村民祁有洪来办理房屋安置相关手续,起初还担心找不到人,没想到办公室每天都有人值班。

  在农村,村干部多数未脱离生产一线,除了处理村里的大事小事,还要忙活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尤其在农忙季节,村委会常常唱起“空城计”,村民要办事得满村找人。

  在全面加强“三基”建设中,为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强化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有效转变农村干部工作作风,今年4月初,城北区印发了《关于在全区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全面推行坐班制办公的实施意见》,明确坐班制办公的对象以全区38个行政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为主,办公时间每天不少于6个小时。

  按照《意见》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定人定点办公,每月村“两委”班子成员至少有两次集中办公,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文件精神,集体研究并处理好日常村务。各村每天至少安排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坐班办公,坐班人员要积极为党员和群众提供政策、村务、党务等咨询服务,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坐班人员作为本村当天的村民事务代办员,受理群众代办事项,为群众提供村级事务全程代办和协办服务。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事项和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告知原因和办理时限;对坐班时间内无法解决或需转交他人办理的事项,要详细记录在案,村“两委”召开会议,集体研究解决,并做好跟踪问效,向当事人反馈办理结果,保证受理事项落实。

  为了将村干部坐班制落到实处,避免唱“空城计”,各镇、街道党工委健全坐班日志、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将村干部坐班情况与报酬、奖惩挂钩,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人难找,事难办”问题,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真正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件为村民服务的实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