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俭,丁俊萍: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

20.01.2015  11:45
 

      中共党史学(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学科建设,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问题,还存在不少有待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拟就中共党史学(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属性与学科归属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于中共党史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关于中共党史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归属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在目前国内通行的几个主要的学科分类目录上,关于中共党史学的学科归属是不一致的。在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中,将“中国共产党史”划归在历史学大类中的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类目下,与中国国民党史、中国民主党派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专门史并列。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的《学科专业简介》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则将“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划归在法学门类中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中,与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二级学科并列。在作为国家图书分类法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中共党史”与“中国共产党”(即党的建设)又是分列于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之中的,前者置于中国现代史类目中,后者则置于政治、法律类目中。只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单独列为“党史党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中国历史等学科并列。中共党史学的学科归属之所以出现若干种种不同划分,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源于人们对中共党史学科性质的认识上的差异。

  就狭义的中共党史学(即中国共产党历史)来说,其学科性质其实已是不辨自明的了。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过党史工作者们反复探讨与论证,大多数学者对中共党史学科性质的看法已逐渐趋于一致,认为“凡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不管它是整体的、断代的,或者是分类的,都应归属于历史科学” 。而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其性质自然应当属于历史学科。较之一般历史学科,中共党史学尽管具有更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但本质上无疑应该属于历史学科。

  然而,问题不仅在于此。目前我们探讨中共党史学科建设问题不是从狭义的中共党史学(即中国共产党历史)出发的,而是从广义的中共党史学出发的。广义的中共党史学科是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党史和党建这两大部分,其规范的学科名称是“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这也就是说,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还包括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的《学科专业简介》,“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是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历史发展,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学科。按照这种界定,如果简单地将中共党史学科整体划归历史学科门下的话,那么,包含于中共党史学科中的“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定位就成为问题了。诚然,研究“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是需要以中共党史研究为支撑的,但是,无论如何,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在学科属性上是不宜划归到历史学科中的。“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从其严谨的学科归属而言,划入政治学一级学科更为合适: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历史发展”的角度,它适合于划入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学科;但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来说,放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是合适的,却又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学科所难于独立承载的。所以,从学科门类的科学划分来说,目前的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实际上是分属于历史学与政治学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因而也是分属于历史学与法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的,简单地将中共党史学科划归历史学一级学科(学科门类)显然并不合适。

  那么究竟将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放在哪个一级学科或者说放在哪个学科门类更为合适呢?这是一个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的问题。目前,关于中共党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较为适宜,这也是目前实行的国务院学科目录分类。持此观点的主要理由是:目前在国务院公布的学科目录中,中共党史是包括中共党史与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在内的,就算中共党史可以归属到历史学科的话,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也是无法归属到历史学科的。而且,按照中国的治史传统,对于正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的研究,现在就将其归于历史学科显然还为时尚早,具有鲜明的现实政治性特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更适合归属于政治学的范畴。而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发展,尤其是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执政党建设问题,包括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执政党建设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问题,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党的关系问题,等等,毫无疑问,应当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

  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共党史学应归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其主要理由如前所述,认为凡是研究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不管它是整体的、断代的,或者是分类的,都应归属于历史学科。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代历史时限之内的一部专门史,其性质自然应该属于历史学科。“从学科性质上把中共党史定位于历史科学,正是中共党史研究趋于成熟、形成规范、走向理性的表现” 。但这种看法主要是从狭义的中共党史学(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范畴来定性的,没有涉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学科目录中关于目前中共党史学(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内容的完整界定。

  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共党史学科应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主要理由是: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研究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不能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早在1959年,“中共党史”就以马列主义基础课程的性质正式作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开设,并有“‘中共党史’选读毛主席著作”的明确规定。一直到1985年以前,“中共党史”都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开设的。开设这类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般说来,课程的作用与学科的性质是一致的,事实上,中共党史研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正是以高等学校开设“中共党史”课程为契机开始进入到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领域的。因此,中共党史学科当然应划归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也希望将政治学中的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两个二级学科纳入到其学科体系中。还有学者提出,要以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作为在高等学校新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科支撑。

  第四种观点认为中共党史学科应当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其主要理由是:中共党史学本身是一个跨多个一级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历史学科、政治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不同于这些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又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既包括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也包括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政府、社会、其他政党及各种社会团体的关系问题。因此,简单地将其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历史学科、政治学科中的任何一个一级学科,都不甚合适。从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应当在法学门类中单独设立“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或“中共党史与党建”一级学科,下设若干个相关的二级学科,使其按照自己特有的规律独立进行学科建设。

  笔者认为,确定中共党史学(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学科归属,应当从当前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原则。所谓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原则,即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在遵循学科分类的科学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有利于学科自身发展,二是有利于学科功效的更好发挥。

  从有利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的发展来考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将中共党史学科放在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政治学一级学科,对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局限性,甚至已经制约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

  如果将中共党史学科划归历史学科,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对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的发展有较大的局限性。且不论历史学科难以涵盖包含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广义的中共党史学,即使是从狭义的中共党史学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来说,也是弊大于利的。从理论上讲,将中共党史划归历史学科似乎更符合其学科性质,但是,不容否定的是,中共党史学比一般的历史学科具有更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它是直接为执政党的现实工作服务的,其主要功能是资政育人,从而成为一门带政治学性质的历史学科,或称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很强的历史学科。而在目前实行国务院学科目录中,历史学一级学科下属八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从历史学科严谨的学科体系来说,显然不便再单独增设一个“中国共产党史”二级学科。如果要将中共党史学划归历史学科,则只能划归专门史或中国近现代史这两个二级学科中。但是,将中共党史仅仅只是列为专门史或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研究方向,显然与目前中共党史的地位及其所肩负的任务是不相称的,也是不利于中共党史学科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展的。

  能否将中共党史学划归到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呢?在国务院颁布的学科目录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过去亦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为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需要,2005年12月,国务院调整学科专业目录,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单列出来,在法学门类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五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增设,对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容否定的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增设在客观上对于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是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的,特别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实际上主要是以中共党史学科为支撑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共党史研究队伍的分流和部分党史研究者研究重心的转移。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下发的《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其中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密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总结,深入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规律。

  据此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的确有较大的关联性,也有不少论者因此认为如果将中共党史学科划到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正好可以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东风,推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出现萎缩趋势的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

  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固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以中共党史研究为基础和支撑,但是,二者的研究指向与研究内容是不同的,在学科建设特别是科学研究中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现行《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下设有“马恩列斯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史(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等二级学科,其中包括了“毛泽东思想研究”,却并没有将中共党史列入其中。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虽有较强的关联性,但是,在学科建设上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式上也存在区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重心在理论方面,而中共党史学科(含党建)不仅要研究有关理论,更主要地是要研究党所领导的各方面的实践问题,如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群众工作、军事工作等等方面的历史,以及党自身建设的实践与历史经验,包括马克思主义党建原理、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现阶段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党际关系、国外政党研究、中外政党比较等方面。如果把中共党史学科归并到马克思主义学科,既有可能冲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色彩,也难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展开深入研究,客观上缩小了中共党史的研究领域,不利于中共党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也不利于中共党史学科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展。

  而且,将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归并入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也不利于贯彻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原则,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因为在学科划分上,首先就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是将中共党史单列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还是将其并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中呢?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二级学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并列,那么,二者在研究内容上将有较大的重复,也很难划清二者的边界;如果将其并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中,显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又是不能够完全涵盖中共党史学(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研究内容的。此外,从目前的情况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学都还不能说是成熟的学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于2006年才刚刚设立,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严格说来,还没有真正进入学科建设的范畴,而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真正步入学科建设的历史也不长。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共党史学科归并入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对于中共党史学科建设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因此,至少在目前阶段,中共党史学是不宜归入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

  在目前国务院和教育部颁行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中共党史学(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被归入政治学一级学科中,与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二级学科并列。笔者认为,这种学科分类,对于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也同样有较大的局限性。从学科门类的科学划分来说,目前的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实际上是分属于历史学与政治学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的,正如简单地将中共党史学科划归历史学一级学科(学科门类)并不合适一样,笼统地将中共党史学科划归到政治学一级学科同样并不合适。如前所述,狭义的中共党史(即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在学科建设上,有不同于政治学科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它与政治学其他二级学科的关联性并不强。事实上,目前在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建设中,由于中共党史学与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等政治学主流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甚至于学术话语上的区别,其被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狭窄。我们不否认,党史党建研究需要吸收与借鉴政治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但是,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由于政治学研究的重点主要并不在“中国政治”,将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放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建设,是不利于中共党史学科按照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发展的。

  由于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本身是一个跨多个一级学科甚至跨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的学科,无论是将其归入历史学一级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还是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都难以完整地涵盖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研究内容。而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的发展来说,其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与历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存在区别,因而,在学科建设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各个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无论将中共党史学放在上述哪个一级学科中,都不利于中共党史学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发展,而且都难免处于学科边缘的境地,这使中共党史学科跨学科综合的特点在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中,不仅不能成为一个优势,反而在各学科中难以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而处于日益边缘化的状态,这种状况在申报科研课题和各类评奖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由于这种边缘地位,中共党史学科无论在政治学、历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都没有且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党史学科的发展日渐艰难甚至萎缩,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这种学科地位的边缘化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为了推动中共党史学科按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建设与发展,在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学科目录的修订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曾把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在讨论中,中共党史学界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方案与现行方案比较起来,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惜后来并无下文。在讨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时,有人主张将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从政治学一级学科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最终仍难以达成共识。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出通知,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新增“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为这场争论划了一个句号。“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的增设,将使相关学科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但是这一事实本身也说明,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就其整体来说,确实很难归属于这几个一级学科中的任何一个学科,建立一个跨多个一级学科(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的新的一级学科更符合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实际,也更符合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原则。

  如前所述,一方面,从学科门类的科学划分来说,党史、党建实际是分属于不同的学科的。但另一方面,党史、党建实际上又是相通的,二者的关联性是极强的: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的纵向学科,注重的是历史发展,更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而党的建设学说则主要是从横向的角度研究党的自身建设与领导方式,注重的是现实政治,更注重应用研究。它们的研究客体是相同的,研究资料也是可以共享和通用的,正因如此,在我们现在的学科分类里,把这两个不属同一学科门类却又密切关联的学科归为同一个二级学科。这种跨学科的特点、研究客体的同一性和极强的关联性,使得将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建设为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不仅必要,而且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亦符合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来划分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原则。

  笔者认为,无论从学科分类的科学性原则,还是从有利于中共党史学科自身发展来说,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都应当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单列出来,成为法学门类的一个独立的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名称可以考虑定为“中共党史与党建”或沿用现有的学科名称,下设“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执政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党制度”、“政党比较研究”等二级学科,各二级学科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研究方向。其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着重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执政党建设”,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及其历史发展、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问题;“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党制度”,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执政党与政府、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政党比较”主要研究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中国共产党与国外政党之间的关系、国外政党和政党制度等。在“中共党史与党建”一级学科拟设的四个二级学科中,“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执政党建设”是重点,“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党制度”是关键,“政党比较”是背景和拓展,因而相互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有着较强的内在联系。这四个二级学科的设置,从现实意义看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客观要求,从本身内容上看,其在现有历史学科、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学学科研究中均不占主体位置,因而不会与现有这三个学科建设相重复,比较容易划清学科的边界。

  学科属性与学科归属,是学科建设的前提与基础。进一步明确中共党史学科(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的属性与学科归属,给予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应有的更为准确的学科定位,不仅是目前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在这方面能得到学术界和有关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以使这一影响和制约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和繁荣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本文作者宋俭、丁俊萍均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2)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