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中医院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惠及群众健康

03.01.2018  19:42

  近年来,互助县中医院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重视继承与创新、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中医职业道德,整体提升中医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服务水平,全面惠及百姓健康,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一、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 规范特殊病症中医诊疗常规,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根据专科疾病谱,制定了常见病、多发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对各病种诊疗方案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定期进行疗效分析、总结评估,不断优化改进,使临床中医诊疗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是 合理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在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方面,医院实行经费优先投入,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的原则。鼓励学科带头人和重点专科建设人才优先进修学习。根据临床工作开展需要,配置了中医非药物诊疗设备,有效保证了临床中医诊疗工作开展,科室规模不断壮大,病种扩大到50种,特色疗法吸引了省内外患者前来就诊,日门诊量持续攀升,特色诊疗就诊患者占全院就诊人次的30%以上,住院病人占全院的35%以上。

  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一是 大力发展非药物疗法。成立非药物治疗中心,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未病治疗原则,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展了头部推拿、足浴、针刺、灸疗、学位贴敷、刮痧、拔罐、刺络、放血、埋线、穴位注射以及冬病夏治等传统治疗项目。 二是 重视中医防病治病能力。组织成立中医专家讲师团,根据疾病发病特点,贴近易发人群,实行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三进”活动,大力开展中医预防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科普教育。对高危人群开展中医体质辩证,并进行中医药健康干预调理等中医治未病服务。每年为全县各个乡镇和辖区内社区群众免费贴“三伏帖敷”5000人次,为各个乡镇医务人员和村医进行了中医治未病培训和带教工作。为社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和糖尿病、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在电视台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深受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

  三、结合县域疾病特点,提高重大疑难病的疗效

  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中医兴院的支柱,把“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作为医院发展目标。近年来,专科专病建设和运用传统中医特色明显,依据县域特点,广泛采用当地群众乐于接受,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采用针刺、灸法、火针、水针、吊针、梅花针、磁圆针、锋钩针、埋线、拔罐、放血疗法、足浴保健、刮痧、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强化中医特色护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在各个病区分类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有效开展拔罐法、刮痧、中药雾化吸入、中药熏洗法、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护理服务。

  四、强化中医师承教育,切实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

  7名医护人员接受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项目、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和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培训项目;2名医生评选为全国名中医师带徒培训对象;4名医生选拔为全国中医技术传承骨干培训对象。邀请沈阳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名专家,定期开展集中培训、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带教活动,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水平。

  五、实践中创新中医特色,创新中服务群众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新特色、新优势。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中医针灸的潜力,创新中医特色疗法,根据疾病的特点,开展的火针、艾灸、督灸、穴位注射、骶管注射治疗技术等三新项目效果明显。其中多项独特的特色诊疗技术达到省内优秀,2016-2017年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三项。针灸科、肛肠科、中医妇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农牧区重点建设专科”;针灸科确定为“青海省名科”和“青海省重点专科”;中医妇科、疼痛科、皮肤科、肛肠科相继确定为“市级特色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