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专家学者 在青调研交流

09.08.2017  18:11

  7月26-29日,参加“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的中外学者20余人来我省调研交流。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围绕座谈会主题,精心安排了考察调研、论坛交流等活动,在展示青海地大物博、生态多样、文化多元、山川壮美的“大美青海”形象的同时,凸显民族团结进步、多民族和谐共融、生态文明建设的青海新形象。

  中外学者参观考察了塔尔寺、青海湖、循化等地,并在青海湖畔举行了“大美青海多元文化”论坛。论坛期间,来自18个国家的20余位汉学家和多位中国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分享和交流了各自的体会和经验,现场气氛活跃热烈。在考察调研中,在实地了解撒拉族从撒马尔罕东迁到青海定居,并与其它民族和谐相处的故事后,

 

  中外学者纷纷表示,“青海太美了!”“文化独特而多样,相互交流,和谐共处!”。

  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精心制作《舞者的乐土》文化专题片,《大美青海》系列画册,主题LOGO文件袋、接待手册等,充分展现青海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本次活动宣传工作精心策划组织,采取平面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三管齐下的方式,通过图片、通讯等形式,宣传效果空前,受众面广。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分别播发了《“汉学与当代中国”专家团来青访问》《大美青海多元文化专家论坛在青海湖畔举行》新闻报道。新浪新闻、青海新闻网、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青海省人民政府网、凤凰资讯、央视网、中国图书馆网、青海民族文化网等多家新闻门户网站转载、转发了此次活动的新闻报道。

  本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得到了文化部和中外嘉宾的高度评价。主要工作成效有:

  (一)领略了“大美”。参加此次活动的大部分专家都是第一次来青海,报名踊跃。约旦前副首相萨米尔·哈巴什奈,法国前部长多梅尼克•比瑟罗等政要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年龄最大的82岁。越南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阮荣光表示,他已经去过中国27个省份,但还是第一次来到青海,青海湖的蓝天白云、天高云淡,循化绿水青山、丹霞地貌等都让他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雄奇壮美。

  (二)增进了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青海提出的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等得到了专家的热烈回应。哈萨克斯坦法拉比大学纳比坚·穆哈穆德汉在会见时说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哈萨克斯坦本国发展战略“光明之路”高度契合。毛里求斯非盟统计评议机制委员会曾繁兴说,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文化等在青海共存共融,各民族和谐相处,和毛里求斯的情况相似,是对西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回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泰尔·赫林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青海取得了突出成绩,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架起了桥梁。此次活动坚持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凸显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觉,拓展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覆盖范围和受众人群,强化中外思想文化之间深层交流互动,实现中华文化海外推广和中国理念国际认同有机统一。活动进一步推动了青海对外文化交流,强化了青海多元文化传播力、文化交流凝聚力、城市影响推动力,架起了青海对外文化交流新桥梁。

  (四)交流了思想。在青期间,中外专家一边考察,一边交流。在青海湖畔举办的论坛上,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省政府参事赵宗福,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分别作了《“大美”视野中的青海多元文化》《青海省生态省情和生态文明建设》主旨发言。10多位汉学家踊跃发言,原定1.5小时的论坛进行了3.5小时。美国阿特金斯艺术馆学者马麟等8位学者专程赴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省内专家座谈交流,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要建立起长期的联系。

  (五)建立了感情。短短4天的考察交流,中外专家与青海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汉学家纷纷邀请青海省领导、学者回访、交流,探讨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在离开青海前,与协办单位工作人员拥抱、握手、互留名片等,表示要再来青海,感受“大美”。

  下一步,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加强青海对外文化交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着力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