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集结 破译发展密码 ——省科技厅与中组部推进“一带一路”赴青院士专家座谈会侧记

13.09.2015  11:00

  这个秋天,青海高原因科技而能量满满。

  盐湖资源下一步如何发展利用、柔性电网输送如何破解并网瓶颈问题、如何延长矿产资源产业链……一个个关乎全省产业发展大局的未解难题,在8月31日晚上,拨开迷雾,找到了方向,甚至是答案。

  这一天,省科技厅为寻求智力支持,与中组部推进“一带一路”专家咨询服务活动赴青部分专家举行座谈,十位专家学者倾其智、尽其力,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为青海科技产业发展“支招”。

  对自身有正确客观的认识,是发展的基础。座谈会刚刚开始,省科技厅厅长解源开门见山毫不避讳地向专家介绍起情况:“青海的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投入不足、平台不足、成果不足和人才不足等问题。我们需要各位专家方方面面的智力支持!”

  一个地方总有一个地方的独特优势。专家们认为,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需要依托特色资源吸引和集聚各类科技资源,以光伏、生物、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互联网+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基础,联合国内外的科研力量,把青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优势。

  作为资源大省,矿产资源如何更有效利用成为第一个探讨的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耀首先提出:“青海的纯碱产业规模在300万吨以上,产能规模过大,加之柴达木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因此,建议向具有相同资源条件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白俄罗斯进行产业转移”。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多吉补充道:“鉴于青海生态地位的重要性,矿产资源开发应规划先行,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后,再进行开发。青海的盐湖资源开发技术可以在西藏推广或利用西藏的盐湖资源进行精深加工。”

  在大力提倡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清洁能源也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光伏产业发展之路怎么走?多吉说:“青海的交通运输距离较远,资源优势突出,更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根据青海和西藏的光伏资源优势,向国家建议在青海和西藏分别建立几个大的风光互补、水光发电国家基地,争取列入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谈及“新材料”,重庆大学国家镁中心主任潘复生明确指出:“青海具有大量的镁、锂、铝资源,需加强政府引导,以大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构建新材料产业集群,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能力,延长产业链,做成世界上最有特色的产业。”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作为生物产业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提出:“青海具有优势资源但并不一定是优势产业,应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浆果等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尽快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优势资源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优势产业。”

  讨论至装备制造业的话题时,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毛健有着独到的见解:“青海的装备制造业应围绕特色产业的深加工做好配套工作,通过特色产业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促进行业的发展,以此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这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各位专家“脑细胞”的集结,无疑是我们“打开发展大门的钥匙”。如省科技厅副厅长元宁所言:“专家们对我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我们希望与各位专家建立更加紧密的交流沟通合作发展关系,帮助我们破解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培育本土科技人才队伍,在创新创业上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带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省”势在必行。省政府聘请此次参加“一带一路”专家咨询服务活动的专家为“青海省特邀科技顾问”,下一步,将与他们建立长期联系和合作关系,真正使其成为青海科技工作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专家“智囊”。

  “院士专家此行时间宝贵,行程排得满满当当,面对科技厅的主动邀请,各位专家不辞辛苦,利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在这里和我们本省的科研人员齐聚一堂,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是用心在为青海的发展建言献策。”省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陈海云说,“这可喜的局面也是对我省人才工作的直观肯定。”

  “希望以后可以经常到青海来,希望我们可以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专家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愿望。(乔欣 青组)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