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展翅:海东能飞多高多远

27.09.2015  15:48

   如果把海东工业园区比作一只展翅待飞的凤凰,那么,临空经济区就是引颈高歌的凤头。

  临空起飞,海东究竟能飞多高多远?

  海东,一直怀有雄心,一直勇毅笃行。立足河湟,放眼天下,主动出击,抢占高地,积极融入全国全省经济战略大格局,精神得以反复磨砺,体魄得以渐次增强,不断积蓄着起跳跨越的潜能,跃跃欲试,不断飞越洼地,勇攀新高。

  “海东要在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在丝路经济带迅速崛起。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海东打造成中国西部新型国际化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大格局中的产业基地、贸易基地、人文交流基地。”这是今年6月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接受人民网专访时,为海东这个新诞生的年轻城市提出的远景目标。

  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更是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有梦就有指望,有目标就有奔头。尽管关山重重,但海东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目标不变、信心不减,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打响了一轮又一轮突围战,奋力走向新的征程。

  海东工业园区尤其是临空经济区的建设,又一次有力证明了海东有优势、有能力、有决心走出谷地,超越自我,飞得更高更远。

  走进谷地,动车飞驰,飞机轰鸣,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创新、再创新,奋起,再奋起。思维创新、决策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生态创新……新风标、新气象,令人瞩目,令人振奋。

  以人为本,产城共荣。坚持园区“产城融合、产城一体”建设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以产业化助推城市,以城市化振兴产业,促进城市、产业、生活和生态功能相互渗透与融合,成效斐然。

  四年多时间,园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并驾齐驱,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花,临空经济区生机蔚然;一座高铁新城拔地而起,数万农民身份转变,陆续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市民。

  两万多户农户正陆续入驻新城。这既是一次艰难而痛苦的嬗变,也是一个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鲜亮标志。

  园区,新城,携手同行,集聚发展之势将日益显现。人们的一些焦虑和疑惑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解,而共享发展福祉。

  这无疑是一次艰难的起飞。只要同心协力闯过风雨,前面是一片更加宽阔辽远的蓝天。

  科技领航,千帆竞渡。科技引领是园区和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成立于2012年的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暨海东科技园,将逐步成为青海省的人才集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企业孵化基地。

  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暨海东科技园,无疑是一只领航的旗舰,正劈波斩浪,航向新的海域。

  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中欧国际创业园、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关村大学科技园青海基地、青藏高原现代农业基地等10个专业园将陆续建成。目前已有涉及新能源、信息产业、商贸物流等行业的10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科技园。

  新型“工业革命”的火种,在柳湾播下,西部硅谷的梦想,从河湟升腾。新型工业的星星之火烨烨映照在两河之间——

  占地100平方公里的“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高新轻优的产业体系已见端倪;

  1个千亿元、3个500亿元的产业基地初步建成;

  据统计,至2015年6月,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56亿元;

  预计到2020年,可完成投资500多亿,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500亿元。

  关注生态,绿色发展。海东着眼长远,坚持园区建设与生态和谐发展,把好引进项目的环保关,注重引进绿色企业,舍得在生态建设上花钱,累积投入资金近亿元,打造绿色园区、和谐园区,不断提升园区品质和吸引力。

  凭借“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实施、兰西经济区和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东风,海东工业园区将会根深叶茂,硕果压枝,为海东这座新城市持续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海东已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有关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并积极打造穆斯林民族服饰、清真绿色食品及新能源等省级出口基地,不断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开拓中亚、南亚和中巴经济走廊及欧洲新兴市场。

  康泰大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伊佳、嘎雅等民族特色轻工业产品全面打入国际市场;互助青稞酒产能不断扩大,成功上市,并正在积极运筹出口战略……

  凤鸣河湟,朝霞满天。时间将会作出肯定有力的回答:海东这只新生的凤凰,一定会冲出风雨,冲向蓝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