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正母子歌声里的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乡情”

13.02.2023  18:01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青玉 报道)三个多月前,短视频平台上一首吉他弹唱《乌兰巴托的夜》火了起来,让藏族男孩正和妈妈收获了上万点赞。视频里,丹正和妈妈面容质朴,歌声清澈辽阔。

  丹正的家乡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是一个有着“藏绣歌舞之乡”美称的地方,很多民间小调里都折射出草原民族的风土人情、时代生活,丹正记忆里的生活也是大部分土生土长贵南人的生活状态,唤起了网友对于纯粹和无忧生活的向往。对于大多数喜欢丹正母子的网友来说,最让人产生共鸣的还是歌声里那份浓厚的“乡情”。

  几乎每晚,丹正都会和妈妈一起直播,这几次妈妈学会了一些汉语歌曲,也深受网友的喜爱。爸爸的拍摄技术也越来越好了,这样其乐融融的画面让丹正倍感幸福。(谢青玉摄)

  “我的成长记忆里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就是妈妈的歌声,那些外婆唱给妈妈听、妈妈又唱给我们听的藏族小调。小时候听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感觉,寒假期间,我每天和母亲更藏卓玛一起放羊,在寂静的草原上,听到母亲唱歌,突然一下非常有感触,小时候的那些记忆和无忧无虑的感觉一下子都跑出来了,于是就想记录下来和妈妈在一起的这些美好瞬间。”回首初衷,丹正表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丹正印象中妈妈更藏卓玛是个少言寡语的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做饭、放牧、操持家务,默默照顾着一家4口人。“妈妈喜欢唱歌,放牧时常常在空旷的草原放声歌唱,干家务时妈妈也要亮亮嗓,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平淡生活增添一点乐趣。”

  步行半个多小时给羊群喂食,是丹正一家每天的“工作”。站在山顶,万物寂静,只有耳边呼啸的风声,身后不时传来羊叫声,丹正的歌声悠扬辽阔,这样的景象让人倍感亲切,给人平静和心安的能量。(谢青玉摄)

  这歌声也如同一簇跳动的火苗,温暖了丹正的童年,“小时候在草原上玩耍摔倒,磕破膝盖大哭时,母亲会轻柔地给我包扎好伤口,会抱着我,唱歌哄我。这是我的生活里最珍贵、最温馨的幸福时光。”

  大概是离开家乡后,家乡的概念才会愈加清晰,“乡音、家的感觉、感动、安宁、平静”是评论区里被经常提起的词,丹正母子不加修饰却饱含深情的歌声唱出了他们的故事,歌声深耕于故乡的泥土,入耳更入心,娓娓动听,“很神奇,你能从他们的歌声里捕捉到自己回忆里的故事。”陪同记者一行去采访的贵南县媒体朋友在现场听了丹正母子的歌曲后这样说。采访时的丹正很腼腆,不善言辞,但是一拿起吉他,和妈妈一起唱歌的时候,丹正明显就活泼了起来,“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的心情很自然地就放松了。”

  丹正的吉他是自学的,对于他来说,给妈妈伴奏、和妈妈一起唱歌是很幸福的事情。(谢青玉摄)

  一个网友评论说,“是儿子成就了妈妈”,丹正说这句评论令他印象深刻,“我觉得不完全是,也是妈妈成就了儿子。”母亲的歌声是他和家乡的纽带,虽然这几年在外面读书,也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但是只要听到妈妈的歌声,他觉得他就是草原的孩子。“现在全家人一起学习,我学习吉他,母亲学习汉语歌曲,父亲学习如何拍摄,一家人其乐融融,亲情的羁绊更深了,也圆了母亲的唱歌梦。”

  丹正和爸爸合影时说现在比爸爸高了,确实是长大了。(谢青玉摄)

  谈起视频的火爆和“网红”称呼,丹正说“我不是网红,这就是我的生活,大家喜欢我们的生活,喜欢妈妈的歌声,我们就很开心。”问起他对未来的打算,丹正想了想笑着说,还没有想太多,就是谢谢大家对他们的喜爱,以后要继续学习,唱更多的好歌曲献给大家。

  丹正一家。(谢青玉摄)

  社会发展,一切都在更新迭代,但“乡情乡音”不变,它永远保留着最纯粹的一部分,连接城市与草原、拼搏与生活。丹正之所以成为“丹正”,离不开故乡的滋养,成长路上的每一声悠扬的小调,每一个生活的点滴,都潜移默化地在心底植根,历经成长,呈现出人生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