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嘉塘草原的每一个孩子

13.02.2017  09:32
来源:青海日报

  ↑美丽的校园。

  →课间看书的孩子们。本报记者洪玉杰摄

 

   人们都说,嘉塘草原上最美丽的建筑是学校。

  的确,经历了马背、帐篷、走读和简易教学点等曲折艰难的历程,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民族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最美的风景,是洋溢在孩子脸上的笑容,最美的人,则是这些长年累月坚守在雪域高原最基层的教师。广袤无垠的高原大地,围绕“教育大县”的目标,称多教育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师以乐教为责”的浓厚氛围。

  民族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电影中一个代课教师对学校的承诺,也是称多县委、县政府对各民族孩子家长的郑重承诺。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决不让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掉队!

  称多县县长艾尼阿更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他的“施政纲领”:一个民族县城的执政者,不但要优化城镇的道路、水电等硬环境,更不能忽视营造一个县城的软环境,那就是尊师重教的习俗、崇尚教学的风气,因为软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持久。

  三尺讲台上,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握着教鞭,穿着朴素,站在黑板前带领全班学生朗读课文,一个个可爱可敬的教师,就像一个个发光的萤火虫,用他们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也为孩子们走出高原、走向世界种下了智慧的种子。截至2016年底,称多县共有教职工1150名,各级各类学校达到31所,在校生9200多名。

  随着国家“两基”攻坚任务的完成,称多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3.7%。2016年的中考平均成绩比往年提高了50分。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作为称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最迫切的民生工程来抓。2016年,玉树州第三民族高级中学在称多县顺利开办,在信息化、健康教育基地和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投入357万元,为高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教育部门逐级签订责任状,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不仅如此,县级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切实提高,2016年县级财政投入支教资金共3745万元,投用于师生意外伤害险、供暖费、考试监控系统、中考经费和奖助学金等,切实做到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这样的投入占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倍之多。投资达2430万元实施了13所小学“全面改薄”工程,投资达2630万元实施了3所中小学藏区项目。

  发展教育是欠发达的称多县摆脱贫困的必要条件,成为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一张教育蓝图绘到底,一层接着一层抓,按照“优先发展、巩固成果、创新机制、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巩固“两基”成果为重点,以加强教育投入和管理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和民族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学有所教,更要学有优教”

  尽管称多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民族教育质量需不断增强,加之教育资源投入整体水平仍然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虽然“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仍然是教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面临着生源不断萎缩、教育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的窘迫局面,称多县委、县政府深知,教育欠发达县城,要实现教育成功“逆袭”,更重要的是自身不等不靠,落后而图强。同时,由政府部门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推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

  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已成为摆在称多教育事业发展面前,事关牧民群众切身利益,亟需解决的一件大事、要事。可要跨出这一步谈何容易,绝非发几个文件、开一两场会、提一些口号,就能改变积年累月的痼疾。

  提高教育质量,是民族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道关口。2016年,称多县建立按岗聘任、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干部选聘机制,优化学校管理人员队伍。

  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核、量化成绩等方式在全县范围进行了11所中小学校长岗位的公开竞争选拔,从基本素质、领导能力、群众公认度、廉政认可度和工作实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整个过程组织严密、紧凑高效,为学校配齐配强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赢得了好口碑。

  学有所教,更要学有优教。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称多大胆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结合本地特色和学校实际,大力开展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书画及手工为主的兴趣小组活动,深入推进“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创建活动。

  加强与先进地区合作交流,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到北京、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认真落实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切实加强教师培训。结合精准扶贫,突出民生抓助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先行、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结对认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扩大奖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等方式,切实提升贫困村基础教育水平,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自我发展能力。

  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扶贫攻坚工程

  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民生工程。让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上得起学,是民生之本,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石。

  在县第一幼儿园操场上,等着接孙女的藏族大妈才仁永忠就感觉到,小康社会离自己越来越近了。2010年前,称多全县只有1所幼儿园,适龄儿童要么跟着长辈去放羊,要么留在家闲玩。可是如今,幼儿园的建设已满足了牧民们的需求,才仁永忠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

  第32个教师节之际,称多县歇武镇中心寄宿制学校教师王宏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这也是全省教师第一次获得这项荣誉。在感受以王宏老师为代表的农牧区广大教师呕心沥血、默默奉献高尚情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称多教育部门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帮助嘉塘草原的孩子们筑梦、追梦、圆梦,让称多年轻一代的激情汇聚成了实现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虽然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等因素影响,但称多紧紧围绕复兴“教育大县”目标,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工作长远规划、高位推动、优先发展,在教育管理、投入机制、政策倾斜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改革尝试,教育发展迈出有力步伐。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双语教育积极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似乎仍无法充分诠释称多发展教育的艰辛、奋进与成就。

  称多县从事教育的广大干部,一直有个“教育梦”:“我们有一个梦,一个深深植根于嘉塘草原的教育强县之梦。通过5到10年的努力,称多的家长不用再为孩子的学习远走他乡、奔波劳碌;我们有一个梦,称多的教育水平能跻身玉树州乃至青南地区教育强县行列;我们有一个梦,嘉塘草原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上好学、读好书,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