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党百年献上最美的青春礼赞

04.05.2021  11:10
中学生离队入团仪式暨十四岁集体生日省级示范活动。团省委供图

  助力春耕生产。

  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五四精神,薪火相传。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担当的青春印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的广大青年,接过先辈的“接力棒”,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用青春之担当,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放眼今天的青海大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身影,用一串串坚实的足印、一个个不凡的业绩,培植着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对于投身于新青海建设的各行各业青海青年而言,五四精神从未远离。用五四精神点燃青春、照亮人生,将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的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青年是社会进步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朝气蓬勃的力量。面对乡村振兴新战场、生态环保新挑战、疫情防控新要求、社会发展新征程……他们的加入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活力四射、后继有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崎岖山路上,有一个身影却坚毅前行。

  2006年,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过马营镇公益环境卫生整治协会创建。21岁的占公加成为协会团支部书记。15年来他积极协助协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投身生态治理与保护,充分调动牧民群众的环保热情,在村镇环境卫生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动植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地保护等方面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既要保护好山林,也要在群众心里播撒保护生态环境的种子。在我们这里,老一辈纯朴执着的环保意识深深影响着我们——山不能挖、水不能脏、树不能砍。我没有大的能力去保护全部的生态环境,但是能保护好自己的家乡,守望着家门口的这片山林,也是我能为家乡绿水青山做的一点事情,尽的一份责任。”占公加说。

  4月30日“青海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占公加榜上有名。在青海,还活跃着许许多多像占公加一样的环保志愿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用脚步丈量这片高原土地的“每一寸肌肤”,保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2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主管护师孙晓林回到她离开了95天的省人民医院工作岗位。一年后孙晓林说:“很多年后,我们肯定还会回想起那个春天,回想起在武汉参加救援的52天。因为那些鲜明的印记让人永生难忘,那是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同样经历了52天驰援武汉的还有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团总支组织委员、“90后”临床护理工作者刘东虎。那一次他深刻体会到“在最危急的时候,要挺身而出保护祖国”的深刻内涵。

  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曾这样写道:“我自愿申请参加赴武汉医疗队,一定听从组织安排,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一名护士的诺言。我已做好心理准备,随时整装待命,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那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青年一代经受住了考验,彰显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交出了合格答卷。

  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与青海发展偕行,成就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青年奋斗者相向而行,凝聚起新青海新青年的群体群象。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更是青海青年最亮丽的底色。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青年榜样”成为青年体育人奋勇争先、为国争光的最好写照。他们用自己卓越的表现激励着同龄人奋发向上。

  四金两银、两次刷新世界纪录,数次填补我省体育历史空白的纪晓晶,也是“青海青年五四奖章”的无愧获得者。

  4月27日,在云南玉溪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射击冠军赛(手枪项目)上,纪晓晶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第三名和女子25米运动手枪第四名,并同时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这两个项目的决赛资格。

  在从事射击运动的十几年间,纪晓晶以顽强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格,成就优异的运动成绩,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彰显了新时期优秀青年的良好品质。

  “做永远的攀登者,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今年33岁的田超是国网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供电公司的经理。时光荏苒,伴随着果洛地区电网的建设发展,他已成长为支撑果洛地区电力发展中坚力量中的一员。他用10年的青春岁月,追寻着人生的高度;他用三年的时间,参与改造了玛多电网,建成了青藏高原首个清洁取暖示范县、首个清洁取暖创新工作室。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户和三江源生态移民用上电、用好电,他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创了“服务延伸一米,沟通多说两句”的服务新理念。

  “我们不仅要建好玛多电网,还要把国家电网的优质服务、优秀的企业文化带过来,扎下根基。”田超带领广大青年职工,用心服务国网扶贫光伏电站建设工作,一点一滴地做好建设用地的选定、施工电源的接入、上网线路的建设和前期手续的办理等工作。

   青春在奋斗中成长

  长风破浪正其时,青年人是冉冉升起的朝阳,永远在潮头搏浪,书写着“弄潮儿的故事”。

  “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于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奋斗”。在2021年2月25日闭幕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80后”刘文慧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他以苦干实干带领村民投身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2015年,党中央吹响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刘文慧作为湟源市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主动向组织请缨。在巴燕乡下胡丹村担任第一书记的5年中,刘文慧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在村里的脱贫工作中,带头作表率,俯身干事业,为下胡丹村的经济发展及各项事业倾注了满腔热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中国脱贫事业让当代青年责无旁贷。于是,在乡村田野上,越来越多的青年脱贫攻坚故事在人群中口口相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艰苦的岗位上,有青年在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有青年闪耀思想,点亮青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奋斗的“火把”由青年接过。他们继续前行、步伐坚定,不畏荆棘、心怀家国。

  这是个创造伟业的伟大时代,无数的青年不负韶华,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时代增砖添瓦,上演着属于青年人自己的故事。

  在寒冷的可可西里,龙周才加从五道梁保护站到索南达杰保护站,从救助藏羚羊到帮助过往游客,让自己的青春为祖国、为人民增添温度。

  王利平从警13年,日日夜夜战斗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打击毒品犯罪的第一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名普通侦查员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赵汉卿在公益事业、志愿服务中,带领青年志愿者们进社区、农村、牧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益” “护航未来”“携手创将来”“稻草人”等系列公益品牌。

  ……

  还有无数青海青年,他们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建设新领域、文化发展大舞台、基层实践大熔炉……在青海大地上,勤学苦干,书写五四精神新的时代篇章,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自己最美的青春礼赞。(董 慧)

唱好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像一把高高擎起的火炬,照亮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前进的方向。

  奋进新百年,青春献祖国。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纵观百年风云,青年始终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青海广大青年始终是新青海建设的生力军。

  五四运动,在一代代中国青年心目中,都是一个神圣而充满敬意的运动,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炬,就像是高亢嘹亮的号角,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五四精神,照耀复兴征程。时代使命,呼唤青年担当。

  身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青年更应该主动投身其中,树立远大的理想,主动担当,建功立业。

  一百多年前,那一声救民族于危亡的呐喊至今震撼人心。一百年来,中国青年传承发扬五四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前进信心,与祖国休戚与共。

  对于广大青海青年来说,时代不同,人生的机遇可能也各有不同,但为祖国奋斗的信念却从未熄灭。全省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肩负重任,在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今天,在青海这片热土上,全省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密切相联,把个人成长进步与新青海建设发展紧密相融,心中有梦、脚下追梦、努力圆梦,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的奔跑者。

  今天,在学习百年党史之际,广大青海青年扎根高原、传承红色基因,在坚定不移促进高质量发展、守护好“中华水塔”、增进民生福祉中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用不懈奋斗彰显青春活力。

  时代在变,然而五四精神从未远去。我们看到,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新青海建设,一代代青海青年把最美好的年华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青年通过学习党史,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红色动力,以青春激昂奋进的姿态在新青海建设的广阔天地接续奋斗,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董慧)

用青春的汗水耕耘光荣——记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呼晓齐

  青年在哪里,青春就在哪里闪光。

  1988年出生的呼晓齐今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这个光荣是呼晓齐用青春的汗水在东沙沟这片土地上一点一滴耕耘出来的。

  2018年4月,呼晓齐主动请缨加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东沙沟村扶贫队伍。这个皮肤黝黑、留着板寸头的小伙在刚到的第二天就挨家挨户调研,采集基础信息了解情况,和每个乡亲热情地打招呼。几个月下来,呼晓齐就几乎跑遍了东沙沟的山林田野。

  呼晓齐至今记得,刚到东沙沟村时,适逢开展国家第三方贫困县专项退出评估。这意味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村里的基本情况及14户建档立卡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时间紧,任务重,呼晓齐非常着急。但他深知扶贫工作是一件接着一件实干出来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面对挑战要使全力。对呼晓齐而言,语言沟通是第一个难题。“比听不懂方言更难的是要听得懂老百姓讲话的意思,并且还要讲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呼晓齐回忆当初时说。

  认识到这一点,呼晓齐每次走访贫困户,他都会主动和村民唠家常,了解家庭人员的就业就学、看病就诊、住房条件、家庭种养等情况。对那些在外务农的村民,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到家中走访;对留守老人,他会详细询问健康状况,嘱咐他们定期体检;对一些长年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他通过电话和短信向他们介绍扶贫政策……朴实的语言、诚恳的态度拉近了他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在田间地头解决问题矛盾,让我变得更务实。”在村里干事,必须要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需求;必须要了解农村政策、熟悉群众工作方法。呼晓齐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群众得到实惠。

  2018年枸杞市场低迷,是把土地流转出去还是让农户自种,或者是由村集体发展种植业,成了对当时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的考验。为了办好这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呼晓齐同村“两委”多次到农牧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寻求专家指导,引导群众改变思想观念。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土地全部流转用于种植青稞,以“土地流转+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弱妇本地务工”的模式,带动了全村老百姓收入稳定增长,村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6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1633.04元,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2019年达到23134元。

  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呼晓齐在驻村扶贫的同时,不忘自己的“老本行”。他将扶贫工作与引导青年工作相结合,有力地激发了青年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扶智”。呼晓齐首先引导村里有激情、有想法的青年带头创新创业,然后想办法让每一家的年轻人都能在青年带头人的带领下,成为家庭提高自身发展动力,抵御返贫风险的宣传员和主力军。

  呼晓齐还组织村里的青年妇女成立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小分队,用“政策+理论+文艺”脱贫宣讲三重唱方式,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群众聚集时宣讲脱贫攻坚政策,讲述脱贫致富故事,教育引导群众改变“等、靠、要”思想。组织青年参加省州县各类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2018年以来,对50余名有参加技能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劳动力进行了技能培训,同时协调团州委积极争取青年创新创业培训名额,先后安排9名青年赴浙江杭州培训,青年村民赵亮、朵生星在分别掌握了挖掘机、电焊技能后,大幅度提高了家庭收入。

  呼晓齐协调镇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逐户宣讲“530”小额扶贫贷款相关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申请贷款发展产业。村里的青年朵成通过贷款租赁草场发展养殖业,牲畜已超百只。呼晓齐还十分关心村里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协调原单位及青年企业家先后为4名贫困学生争取贫困助学金各1000元,开展“小手拉大手寒冬送温暖”爱心助学活动,捐赠学习用品折合现金4万元。他帮助村“两委”培养后备干部力量,努力为村“两委”注入新鲜血液。2021年初通过村级换届选举,2名青年带头人成功入选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使村级班子在年龄、学历结构方面更加优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增添了后劲。

  把工作当事业、把重担当责任、把敬业当奉献,呼晓齐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默默耕耘,以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赢得群众赞许,获得了村“两委”干部认可。

  远眺前行的路,呼晓齐说:“我有幸成为一名驻村团干部,工作在这个有挑战、有意义的岗位上,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呼晓齐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昔日贫困的东沙沟村已旧貌换新颜;未来,这里的美好生活可期。(董 慧)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