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清水入户来

16.12.2015  09:10

   青海:五年162万农牧民喝上“放心水”

              青海新闻网讯 “数十里管道地底下埋,清泉水流到了庄稼人的锅台。”这是青海农牧民对国家人畜饮水工程用“花儿”方式表达的心情。

  一条条管道将“清泉”引入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大投资,一头连着广大农牧区群众的民生情、小锅台;这条管道在“十二五”的五年,让160多万各族群众告别了靠人背、牲畜驮,或利用自建的一些简易饮水设施来解决饮水的过去,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这一切得益于“十二五”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将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点工作来安排部署,青海省水利厅和全省水利(水务)部门将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水利惠民的重要项目强力推进。五年来,全省共安排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960项,总投资30.2亿元,解决了162万(人次)饮水安全问题。通过五年的攻坚克难,青海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现了受益人口、项目建设、投资规划三大跨越发展,为全省农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刚性约束:

  为清水入户提供制度保障

  2011年9月26日,青海省委水利工作会议上“全面解决农牧区规划内128万人饮水安全……”“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入手,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全省今后五到十年的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全省饮水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

  东风浩荡满眼春,只争朝夕启新程。

  作为加快青海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青海省委省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硬性指标、《青海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刚性约束,将饮水安全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省政府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协调督查领导小组专项督查,省水利厅领导班子分片包干定期检查督促,制定《青海省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建立工程建设旬报、月通报制度……

  2015年1月,省水利厅厅长陈兴龙与全省8个市(州)分管水利工作的领导签订《青海省2015年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这是青海水利工作史上首次为饮水安全工作单独签订责任书。

  这一不同寻常的举措表明,青海“十二五”饮水安全工作到了爬坡迈坎的攻坚阶段。

  2015年不仅要解决规划内10.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还要全面解决藏区特殊原因新增33.9人口饮水安全工作任务,全年累计解决44.8万人。力度之大、规模之巨在青海饮水安全工作史上前所未有。

   攻坚克难:

  因地制宜敢“啃”硬骨头

  将有限的财政投入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领域倾斜,切实解决好饮水安全等群众利益攸关的突出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小财政办大民生”施政理念。

  “2015年共安排藏区特殊原因新增饮水安全资金7.5亿元,其中省级配套资金3.6亿元由省财政全额补助,是国家要求配套的3.64倍,‘十二五’规划内项目落实省级配套资金4025万元,是国家要求配套的1.6倍。省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和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谈起对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省水利厅负责人感慨颇多:“正是有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才‘啃’下了藏区新增饮水安全工程这块‘硬骨头’,‘十二五’饮水安全工作目标得以超额完成!”“泽曲镇俄果村平均海拔3730米,项目6月初才开工,计划于9月底全部竣工。今年要完成17项藏区特殊原因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067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工期非常紧……”作为一个老水利,泽库县水利局局长高文奎有点“头大”。其实“头大”的不仅仅是高文奎,青海全省,尤其是藏区六州的“水官们”都面临着同样的考验。“泽库县地处高寒地区,冻层深、解冻期晚,水利工程管沟深度都在2.8米至3.0米之间,已经6月中旬了,还有部分地区1.5米以下仍然存在冻层,部分工程还无法开工!”高文奎的苦恼是青海饮水安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境内高山林立、河谷纵横,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严重制约着人饮安全工程的施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水利部门早着手、早安排,于2014年12月组织召开藏区特殊原因新增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专题会议,及早安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并于2015年4月底完成了298项新增项目的审查审批工作,为确保完成年内建设任务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青海省水利厅农村牧区水利水保处处长星连文介绍。

  初冬时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上,正在哈勒景乡检查牧民用水情况的县水利局局长王进忠告诉记者:“海晏县新增饮水安全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共解决8064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水利局通过从受益村聘请群众义务质量监督员全程监督、邀请县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对工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水利局牵头项目法人单位、质量监督、安全生产部门定期稽查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手段,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执行项目“四制”管理,择优选择设计、施工和监理队伍,严把材料进口关、定期检查督查、逐项建立工程台账、实行旬报月报制度、严控工期节点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共同发力,使得青海饮水安全工程“啃”完了“十二五”余下的硬骨头。截至2015年10月底,全省规划内和新增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完成。

   民生情怀:

  百姓饮安全水奔致富路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这份承诺一诺千金……

  雪后初霁的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宁静而祥和,哈勒景乡瓦鄂岳托社蒙古族牧民斗口力老两口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惬意地品尝着醇香的奶茶。2015年藏区新增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使瓦鄂岳托社20多户牧民和10000多只牛羊的用水困难问题得以解决,让他们彻底告别了人畜饮水困难的历史。

  “过去我们夏天吃河滩里的水,冬天就吃冰雪化出来的水。人还好说,一到冬天赶着牛羊出去找水源,每天都要跑两个多小时,天寒地冻的,真遭罪呀!”一说起过去的日子,斗口力老人就唏嘘不已,“现在好了,水利部门在家门口打给了小口机井,那叫一个方便咧!你还别说,羊羔的成活率也提高了,大羊的膘情也好!今年仅牛羊出栏就赚了8万多。”

  饮水安全工程不仅使各族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而且成为了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

  拔地而起的新居鳞次栉比,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延伸巷陌,孩子们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上嬉戏玩耍……走进田家寨镇毛家台村,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对于村民韩玉忠、李成秀夫妇来说,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为他家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老两口经营的农家小饭馆生意兴隆,家中的100多只猪也将陆续出栏。“饭馆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养猪每年可以挣10万元左右……”谈起这两年的变化,韩玉忠喜上眉梢,“以前用水困难,甭说养猪开饭馆,就连人吃也是个问题,现在政府对我们实话好,自来水拉给了,用起来很方便……说实话,好日子还要靠个水哩!”这两年,老两口花20多万元盖起了一栋2层的小楼,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既要“保量”还要“保质”,这是“攻坚战”,更是“保卫战”,是确保百姓今后一直喝上放心水的关键所在。

  2015年8月初,我省首家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启动运行,随后,覆盖全省所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县(市、区)46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陆续启动,标志着青海省农牧区饮水安全真正向“保质”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省在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农村水利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两手抓、两促进,切实保障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久。截至目前,全省46个县(市、区)组建成立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314个,县级农村供水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100%;全省76处“千吨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中,41处已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和保护范围;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面向全省推开,全省共明晰工程产权4800项,颁发产权证3025册,全省各县按“先建后扩”原则,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均建立了县级维修养护基金,切实解决了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难、维修养护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