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原精灵营造自由奔跑的家园

06.08.2015  10:17

  近日,两则信息十分引人注目:

  一条是,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将藏羚羊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剔除。

  再一条是由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参与的五大自然保护区第五届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会议日前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召开,两条消息向外界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历经近30年的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从濒临灭绝开始恢复性增长。玉树协作会议则预示着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联盟将通过协作机制,携手并肩,在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和社区共管等方面将有更大的作为。

  高原精灵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其中80%的区域在西藏羌塘境内,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物种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它名扬四海。

  为了保护藏羚羊,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国家层面上严格禁止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紧接着,国家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区先后划建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巡山并对藏羚羊种群实时监测,为藏羚羊种群恢复撑起了保护伞。

  青新藏五大自然保护区地处高原腹地,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群,生态类型、保护对象和地理位置相近。保护这一大片神奇而宝贵的土地,不仅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举足轻重,而且对中国乃至亚洲和世界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聚西宁,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联盟,建立了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协作联防保护机制。2014年,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到保护区联盟,至此,所有藏羚羊分布区的自然保护区全部加入到联盟,形成了保护藏羚羊的强大合力。

  五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宣传、科学研究等方面,协作展开联合执法、相互交流、共同宣传等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自然保护区联盟关系的建立,使保护行动有了更深更广的延伸,有力震慑了非法盗猎、盗采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了三省区的藏羚羊资源。今年5月份,记者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作为世界原始生态、野生动物多样性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之一,可可西里已连续9年未发生盗猎事件,境内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恢复迅速。2010年以来,藏羚羊主要分布区的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盟成员签订协议,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开展1-2次跨区域联合行动,同时从各保护区出发,在藏羚羊分布区域进行巡查、巡护,并在腹地“会师”,组织召开藏羚羊保护工作现场座谈会,交流巡护情况,研究部署统一行动和重点保护事项。2014年6月,由青海可可西里、三江源、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森林公安联合巡护队分赴三江源、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开展以“完善保护协作机制,共同呵护生命通道”为主题的藏羚羊迁徙保驾护航巡护执法活动,历时3天、行程2000多公里,在四大自然保护区交界地带进行了大面积巡护,进一步加大了青藏高原四大自然保护群藏羚羊保护力度,有效保护了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保护区藏羚羊种群和数量逐年上升。据监测统计,整个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数量呈回升状态,目前已达到20万只,其中,可可西里保护区境内藏羚羊种群数量已达到6万多只。

  青海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062万公顷,仅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近一半,涵盖了三江源生态价值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需保护的生态区域。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布周介绍说,组成自然保护区联盟以来,通过全方位的联合宣传教育工作,对外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强大合力,营造了积极浓厚的社会氛围。今年3月份,青新藏三省区保护区联合发布《关于禁止在阿尔金山、可可西里、羌塘国家级自然护区进行非法穿越活动的公告》,并借助新闻媒体、互联网、保护区网站平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工作。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连续5年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茫崖、新疆若羌、西藏那曲等地区,与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以“严厉打击非法进入保护区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共同倡导全民参与保护家园活动。

  “世界自然保护的希望在青藏高原,在合力保护自然保护区方面,中国几大自然保护区形成的保护联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如是说。

  几年间,各大自然保护区不定期互派人员,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保护、管理、科研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有力地推进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实践证明这种交流协作机制符合五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在保护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2010年在西宁市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研讨会初步确立了协同保护藏羚羊的原则,那么,今天的玉树协作会在此基础上已经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五大自然保护区联盟目前已将工作重点从以往单一的反盗猎向实施数字化管理、科学保护、科研研究、科学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移。这一迹象我们从今天召开的会议和会议形成的共识一目了然。会议备忘录表示,五大自然保护区共同向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建立高原生态保护协作联盟,建立《青新藏五大自然保护区协作联盟章程》,整合青新藏地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加强跨区域联合,促进联盟成员之间及其与邻近保护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备忘录还要求保护区充分发挥保护区之间的区域联合执法优势,建立健全跨省区的长效管控机制和执法制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双方或多方联合的执法巡护活动;在国家及各省区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不断探讨、研究制定符合五大自然保护区联合协作的法律法规,成立“可可西里、三江源、阿尔金山、羌塘、珠峰五大自然保护区”合作组织机构,通过青新藏三省区五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携手并肩,共同构筑雪域高原生态屏障,为藏羚羊代表的野生动物营造和谐、安宁的家园。由此,我们相信,高原精灵藏羚羊的家园会更加安宁、祥和。

   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高原精灵”——藏羚羊,我们高原人再熟悉不过了,身形矫健,奔跑如飞,如一道道闪电,划过美丽的草原……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高原精灵摘掉了“受威胁物种”的帽子,自由奔跑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这得益于党和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益于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一批批守卫者的精心呵护。

  作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和最后“避难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重要途径,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力抓手。据了解,到去年年底,我国先后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29个,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达1410个;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保护,“高原精灵”——藏羚羊也在其中。

  生态学家认为,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一点在我省自然保护区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80.54万公顷,占我省总面积的30.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总面积为2062万公顷,可可西里和三江源是我省最重要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同处在三江源区,面积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49.9% ,涵盖了三江源区生态价值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需保护的生态区域。藏羚羊有效保护的现状是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果的缩影。也因为如此,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可可西里、三江源、阿尔金山、羌塘、珠峰五大国家级保护区自然资源、野生动物、管理水平等都极具相似性,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有着共同点。正是这个原因,五大国家级保护区结成联盟,通过协作平台,在管理资源保护利用、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社区共管等方面加强交流,密切合作,有效保护了区域内的动植物物种。如今,青新藏五大自然保护区之间沟通交流更加密切,协作机制更加完善,联合执法成效显著,保护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有力地推进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实践证明这种交流协作机制符合五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三江源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优质清洁水

  青海新闻网讯 生态保护和建设带给三江源地区的是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在生态环境方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6.32%提高到2012年的7.01%,荒漠化面积净减少95平方公里;与2004年相比,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输出58亿立方米优质清洁水。同时,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藏羚羊、藏野驴、岩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植物种群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也得到有效保护。(杰拉)

   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增长19倍

  青海新闻网讯 为保护青海湖裸鲤(湟鱼)资源,自1982年以来,我省先后5次实施了封湖育鱼措施,特别是2001年至今实施的零捕捞封湖育鱼措施,有效保护了湟鱼资源,湟鱼资源量从2002年的0.26万吨恢复至目前的5.05万吨,增长19倍,目前,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正趋向良性循环。

  为了进一步加快湟鱼资源恢复,我省决定在共和县新建青海湖裸鲤布哈河黑马河增殖试验站,建成后每年可增加繁育能力1500万尾;在位于西宁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新建青海湖裸鲤循环水工厂化鱼苗培育车间,使年繁育能力扩大1000万尾;扩建刚察县青海湖裸鲤沙柳河泉吉河增殖试验站,每年再增加1500万尾繁育能力。(杰拉)

   乌兰有了3个原生态公园

  青海新闻网讯 素有“柴达木小江南”之称的乌兰县建设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旅游景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5170.5公顷,是柴达木盆地中分布最集中,面积较大的原始森林之一,森林覆盖率达37.8%,林草覆盖率达95%,现已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并已投入营运,目前正在建设都兰湖湿地公园和金子海沙漠公园。(杰拉)

   都兰枸杞种植面积达17.2万亩

  青海新闻网讯 7月24日,首届青海柴达木枸杞大漠红文化旅游节在诺木洪枸杞基地拉开帷幕。从节会上记者了解到,青海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区,枸杞种植面积已达43万亩,而都兰县已成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种植面积最广的地区,全县枸杞种植面积累计达17.2万亩。柴达木盆地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平均光照时间长达10小时,昼夜温差大,这里所产的枸杞天然无污染,主要活性成分枸杞多糖含量高达8.3%。(杰拉)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