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主动作为 青海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05.03.2016  08:45

  青海新闻网讯 有专家比喻,中国经济好似一辆骑行的自行车,只有保持一定的前进速度才能让车子不倒;反之,如果车子速度太慢甚至停下来,就如同经济“硬着陆”,很多问题都会被放大。

  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新常态,GDP增速放缓,首度“破七”。面对各种矛盾交织叠加的巨大困难与挑战,青海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径,超前谋划,主动作为,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417亿元,增长8.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保持了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缩小差距 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发展相对滞后是最大的省情,青海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青海原本就与沿海发达省区在产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阶段性差距。2015年的青海经济,形势最严峻、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通过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的艰苦调整,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

  工业是青海经济的支撑,去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的6.6%。面对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应对之策,专门召开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和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大会,精准发力,从工业用电、用气和缓解资金压力、降低税费成本、促进工业投资等方面落实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可以说,2015年是我省工业领域出台政策力度最大的一年。

  困难时期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为此,去年我省开展“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建立了常态化的“马上就办”工作机制,解决企业难题2379个,这一做法不仅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而且进一步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我省工业和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增速位排名全国第16位,西北地区第2位,全年基本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至2个百分点之间。

   结合实际,坚持供需两侧发力

  产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阶段性差距,经济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换挡,动力机制从传统发展动力没有完全释放就面临动力转换,青海应该怎么作为?

  2015年,通过不断深化对省情实际的认识,创新完善发展思路,供需两侧发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增强混合动力。

  需求侧,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拉动作用,强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牵引作用,围绕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态等五大支撑体系,谋划开工建设一批大项目;供给侧,不再是简单增加商品或劳务供给,而是着力解决存量和增量问题,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升级现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首条六车道高速公路——西宁南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一公路与G6京藏高速公路形成西宁市的“外环”,实现西宁市区“内成网、外成环”的交通格局,有效缓解了西宁市区的交通压力。

  “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试通水成功,青海人民期盼近半个世纪的跨区域调水目标终于实现。

  最后3.98万无电人口全部用上了电,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的目标如期实现。

  ……

  抓住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培育新增长点的政策机遇,2015年,我省通过开发优势项目增加有效投资,形成多领域多元化支撑扩投资的新格局。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去年,我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7亿元,增长12.3%。消费持续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691亿元,增长11.3%,增速居西部前列;进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12.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80亿元,增长11.8%。

   积极探索,发展路径清晰明了

  经济新常态看似是经济增速的下降,实质却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创新创业驱动发展,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到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从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到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从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到开创民族团结和谐新局面,青海主动探索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径,培育构建扩大投资拉动,有效供给推动、科技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带动的动力体系。

  偏粗偏短偏重的产业结构必须改变,我省在电解铝、铁合金行业掀起一场针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浪潮。

  "在去产能化的情况下,往前干会不会死不知道,但不干肯定会死,只有往前走才能有生的希望!"对于人们眼中的高耗能企业,民和天利硅业有限公司通过提升技术装备,实现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2015年,民和天利硅业被评为我省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这是欠发达地区弯道取直,赶超发展的必由之路。2015年,我省信息产业投资与消费分别突破百亿元和两百亿元,旅游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15.5%和22.8%,服务业占比提高4.4个百分点。对此,有业内人士称,青海信息化建设的提速发展,高原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建成都说明,我们紧紧跟上了信息化发展的国际步伐。

  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弥补我省市场主体少、质量弱等问题,积极承接国家重大改革政策,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通过大力推进具有青海特色的改革举措,不仅确保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点点缩小与全国的相对差距,也在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