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提中国-东盟合作五大观点

22.12.2015  10:05

  中新网北京12月21日电(夏宾)21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和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共同主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与会的东盟各国大使、参赞和中国官员、专家、企业家分别在“中国-东盟关系与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区域产能合作”、“民心相通与丝路建设中的社会人文交流”三大讨论议题中发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第一副理事长沈国放在总结会议时,凝练出五大主要观点。

  第一,合作是实现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是密切合作的重大举措。

  沈国放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发展有着诸多优势,也面临新挑战。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形势,需全面深入合作,打造地区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第二,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是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两大重点。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相辅相成,要通过产能合作提高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互联互通。

  第三,民心相同是丝绸之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人文交流可以为深化双方合作,筑牢民意基础,友好合作的薪火得以传承。

  印尼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孙浩指出,中国-东盟应大力推进教育、文化、旅游、卫生、青年、媒体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办好2016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等系列活动。

  第四,实施《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有机结合,促进两者相辅相成;落实好《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第三份行动计划(2016-2020),引领双方关系未来发展。

  第五,抓好早期收获项目。发挥早期收获项目的示范效应,提高各有关方合作的积极性。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总裁李文告诉记者,该基金一期投资了东盟8个国家的10个项目,其中已退出了5个项目,退出项目的综合年化收益率达到20%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