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紫皮大蒜迎来提档升级

13.03.2018  15:03

  青海新闻网讯 又到一年春耕时,高店镇的蒜农们早早的忙碌了起来,趁着好时节把大蒜种到地里,谁都想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西门村的王桂兰也不例外,家里的7亩地已经种的差不多了,记者来到她的蒜地里,看到几个村民正施肥点蒜,讨论着去年的收成,种蒜的不易。

  “去年大蒜卖了个好价钱,我一个外甥今年承包了30亩地种蒜。”

  “今年不一定卖的好,种蒜成本高,苦大,要是今年价格不行,大家都贴钱,你这个外甥胆子大。”

  “现在的年轻人跟我们不一样,想法多,他好像要成立个农业合作社。”

  在你一言我一句的闲聊中,一亩地已经种完。王桂兰是村里的紫皮大蒜种植标准化示范户,十多年的种蒜经验加上农牧局技术员的培训,她已对科学种植了熟于心。2017年,乐都区实施紫皮大蒜种植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高店镇西门、河滩、柳树湾、河滩寨、峡口、湾子、红庄、东门、大峡、上杨家、下杨家11个行政村建成了项目核心示范区3000亩,培育示范户2000户。示范区当年的大蒜平均产量达每亩1755公斤,较上年增产每亩55公斤,总产量达52.65万公斤,新增产量16.5万公斤,总产值达4212万元,新增总产值387万元。

  自2009年9月乐都紫皮大蒜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取得商标注册证书,乐都紫皮大蒜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十年来,随着全区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具有乐都地方特色的大蒜产业规模逐年下降,从业人数逐年缩减。为解决这一问题,乐都区各级领导组织申报了全国第九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围绕“标准化”,以示范区和“乐都紫皮大蒜”品牌建设为重点,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对现有示范区进行提升,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加快大蒜产业提档升级。

  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离不开蒜农,只有种植过程达到项目标准,才能建成示范区。乐都区农牧局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张祥林是紫皮大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技术员,他告诉记者,蒜农传统的种植方式不利于管理,种出来的大蒜商品性不高。“以前蒜农的种植方式比较粗放,种出来的蒜也大小不一,现在通过推广蒜种药剂处理、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地膜覆盖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种植技术措施,蒜农的种植方式逐渐规范了。”

  王桂兰是张祥林眼中的好学生,学习不仅积极性高,学的也快。“老师讲的知识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这几年地里用的蒜种已经出现退化,收成也不高,今年我换了蒜种,把蒜种分了大蒜、中蒜、小蒜等四个种类,分开种植,管理方便,打蒜薹的时候也均匀,种蒜前还要把蒜种放在农药里泡,预防病虫害。”王桂兰觉得技术人员讲的知识接地气,实践性强。

  化肥农药的规范使用是建立标准化示范区的标准之一,张祥林表示只有使用国家规定的化肥农药,才能生产出无公害农产品。“农民以前使用的肥料微量元素单一并会导致土壤板结,农药毒性大,虽然能有效防止病虫害,但土壤会被污染,大蒜也有农药残留。”经过不断的宣传培训,蒜农开始使用复合肥和菌肥,不仅改善了土质,保护了环境,大蒜也成了无公害农产品。2017年乐都区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共抽取包括大蒜在内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66批次1059个样品,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抽检合格率达100%。

  2018年,乐都区紫皮大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将继续建设。同时,乐都区将围绕大蒜产业发展和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系紧密的职能作用,以紫皮大蒜种植综合标准化为基础,积极创建紫皮大蒜“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了“乐都紫皮大蒜”“富硒乐都紫皮大蒜”“恩露富硒黑蒜”“雨润华星香蒜”等品牌,促进了紫皮大蒜产业提质增效,带动了产业发展。

乐都农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
  青海新闻网讯 2017年以来,海东市乐都区通过狠抓惠农政策落实,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农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去年,乐都区实现农牧业总产值21.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