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项措施完善西宁城市功能

17.11.2014  12:09

      一座城市,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城市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为更好地发挥好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区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以九项措施来完善城市功能。
措施一:科学编制城区规划
●2015年年底前完成城市重点领域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严格执行“中疏”战略,科学谋划西川、南川、北川地区发展,寻求多样化、因地制宜的旧城改造模式。
●合理控制工业园区用地增长,加快城区功能优化调整。
●完善城区重大路网规划,拓展城市骨架。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延伸市级规划职能,逐步设立城区规划分支机构,委托实施部分规划权限。
●优化整合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城区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用地。进一步落实市区联动土地储备工作,促进土地资源综合利用。
措施二:提高城市建设品位
●强化西宁河谷型城市自然属性特征和城市空间轴线塑造引导,凸显西宁城区特有的“十字形”城市形态,积极构建“五横十六纵一环”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1号、3号线建设规划申报工作。
●推动基础设施提标扩面,逐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城区供水、排水、防洪、供热、电网、垃圾处理等设施扩能改造和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步伐,全面提升现有设施的服务水平和处理能力,尽快实现西川片区自来水、排水和天然气管网全覆盖。
●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切实保障城区供水安全。有序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建设。
措施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围绕建设高原生态宜居城市目标,贯彻落实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低碳城市和“生态西宁”建设。
●改革完善市、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管理、考核评估等体制机制。牢固树立“美宁方略,树为关键”理念,大幅增加城区规划中绿地建设面积,全力推进城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建成国家森林城市,逐步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目标。
●申报建设“环城森林公园”,加快南北山绿化三期和青藏高原林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城市绿地社会化管养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城区生态绿心工程,大力推进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打造5分钟步行绿地系统服务网络。到2020年,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加强城区湿地资源建设和保护,启动实施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开展全国水生态城市试点工作。
措施四:精细高效管理城市
●按照“重心下移、事权下放、先易后难、综合管理、相对集中执法”的原则,深化市、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推行资源共享、齐抓共管、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建立管干分离、市场运作、监督有力、执法高效的“大城管”体制。
●稳步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执法力量下沉,联动下放市级行政执法职责,整合城区执法主体和力量,实行市场监管和城市管理统一执法,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
●制定出台城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试点实施方案。
●按照“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处置”的模式,加快启动市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对接兼容城区数字城管平台,积极构建市区“数字城管”体系。
措施五:强化社会公共服务
●加强统筹协调力度,积极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市中心区外围规划布局。
●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鼓励政策。
●严格执行居住区公共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禁止将公共设施挪作他用。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户改配套保障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修订完善西宁市区域卫生规划,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健康城市。
●实施创业促就业计划,扎实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加快各城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措施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结合城区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制定各区依法治区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实施办法,深化城区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及发挥拘役刑教育矫治作用改革试点工作。
●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律进农村进社区工作。
●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应急管理体制,制定城区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雨雪极端天气应急机制。
●加快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应急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城区综合应急保障能力。继续推行“3+6”社会治理模式,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措施七:加强城市民族工作
●按照“两年强基础、四年见成效、六年创先进”目标,扎实推进城区、街道(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制定出台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的政策措施。
●各级党校和学校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及内容,加强对干部、群众和社区居民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民族工作网络。
●大力扶持民族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民族特色产业。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工程建设,完善干部选拔培养任用工作机制。
措施八:强化教育发展能力
●积极推动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初高中剥离,努力构建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师资、管理和学位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从“市区共管”向“以区为主”平稳过渡。
●研究制定深化城区办学体制改革政策措施,赋予区级政府统筹管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服务管理的相关权利和义务。
●向区级政府下放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设置变更撤销审批权,落实区级政府“两基”巩固提高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责任。
措施九: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研究制定改进社区治理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厘清政府与社区的职能边界和工作关系,加快新型社区建设。
●强化社区自治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逐步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工科学、协作有力”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区的养老服务体系。
●研究制定社区行政化工作准入制度,推行规范化管理。完善社区工作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