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19.04.2016  09:02

   用讲话精神引领海东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海东市委书记 于丛乐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省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讲话精神所蕴含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来谋划、引领海东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以讲话精神引领经济发展

  海东集民族地区、后发展地区、贫困地区的特征于一身,加快改变落后局面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牢牢把握海东进入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域和21个主要城市化地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兰西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实施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海东工业园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展开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全力推动形成了“两区四县”城市格局、“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工业格局和“一区两核四园”农业园区格局,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省委关于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部署要求,坚持走低碳、绿色、循环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和“高、新、轻、优”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精心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产业和国际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力促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功能互补、协调互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业态完善,一批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特色产业体系开始形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重要成效。

   第二,以讲话精神引领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着眼于这一要求,我们把新型城镇化规划、城乡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我们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将工业园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我们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得到提升。我们启动了化隆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区和循化积石·街子十里经济带、清真食品产业园建设,建立了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近三年来,我们持续将公共财政向城乡困难群体、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民生领域支出达到公共财政支出的8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倍,人均公共服务资源占有量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达到233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2%,达到8196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以讲话精神引领扶贫攻坚

  海东6个县区中5个是国定贫困县,一个是省定贫困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还有17.5万人,这个群体能否脱贫,关系到海东能否和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整体脱贫攻坚战略,着力实施“八个一批”,注重通过基础建设、产业扶持、金融支持、电商试点、光伏扶贫等重点工程“扶到点上”;通过一户一策和发展教育培训“扶到根上”。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扶贫积极性,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和对口帮扶的大扶贫格局。各县(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乐都、平安区成立村级扶贫议事小组,民和县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平台”,循化县创造“产业园+企业+贫困户”模式,化隆县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互助县建立“互助资金池”,这些创新举措构建了精准扶贫良性机制,正在催生精准扶贫的海东经验。

   第四,以讲话精神引领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切实贯彻生态文明优先理念,紧扣省委提出的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部署要求,编制海东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开展土地红线划定试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格局、农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持续推进“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建设,强化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治理。着力改善村镇环境,创出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的“平安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循环型工业体系、农牧业体系和服务业体系建设,坚持从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规模化等六个方面精心规划、全力实施,全面系统重构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和体系。

   第五,以讲话精神引领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我们始终坚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民生保障、寺院管理、基层基础三个重点,强化财政引导、典型引领、载体创新三项举措,积极打造特色产业、民族文化、公共服务三方面亮点,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平安海东建设。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创新宗教活动场所和人员服务管理方式,大力实施寺院安全饮水、老旧电路和寺院道路改造、寺院建筑保护等项目,扩大教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按照中央“稳定是青海工作的底线”要求和省委的工作部署,针对稳定方面的薄弱环节,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依法服务管理措施,推动维稳工作由应急管理向常态化转变,夯实了民族地区稳定的基础。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青海工作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扎扎实实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全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国家确定的八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坚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方向,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认真实施“八个一批”,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特别是全面提高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水平,逐步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创海东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以改革创新推进海东经济社会发展

  海东市人民政府市长 鸟成云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改革创新,推动海东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认识还要再提升、任务还要再具体、落实还要再强硬。

   认识还要再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进行到现在,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才能在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

  就海东的改革而言,我们全面落实中央、省委改革部署要求,把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握改革方向,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统筹谋划,推动经济体制、民主法制领域、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改革向纵深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上下联动的良好态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海东撤地建市只有两年,经济发展底子薄,综合实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低。但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海东和全国、全省的情况一样,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为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动真格,出硬招,以啃硬骨头的勇气和毅力,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任务还要再具体

  今年是“十三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在新发展理念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间找准契合点,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提供着力点,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以及国家的进步、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方面,必须抓住海东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积极创造新能源、绿色建材、新材料等的需求;抓住消费升级、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加快的机遇,创造品质化生活服务业和高端化生产服务业的需求;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机遇,拓展创造信息消费需求;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精准脱贫的机遇,创造和扩大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积极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市场主体,解决群众消费兰州、西宁两头吸的问题,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供给方面,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发展特色、高效、有机和品牌农牧业,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畜产品供给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积极消化现有存量房的同时,优化房地产产品结构和质量,大力发展高端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商业和旅游地产,进一步完善海东作为我省副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把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继续清理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性活动行政审批,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落实市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县级“两个清单”。继续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经济运行调节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围绕社会资本可参与的42个PPP项目,继续抓好PPP项目示范推广,撬动更多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好市县(区)和海东工业园区融资平台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最大限度的实现融资目标。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平台,激发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活力。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促进创新发展。重视装备制造、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等传统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引进、研发、推广和应用。推进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把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全省创新创业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统筹城乡区域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完善区域发展机制、城镇化发展机制、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开工建设平安至乐都城市快速路,加速乐都平安城区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建设,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项目,健全城市管理服务机制和网络,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青藏高原的门户城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加快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围绕污染物减量化、产业低碳化、建筑绿色化、交通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和服务集约化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和实施重点项目,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业态完善获取最大动力和活力。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绿河谷、绿城区、绿屏障”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海东”品牌。实施“碧水蓝天行动”,抓好湟水河、黄河等重点流域和水域生态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中水回用、废水集中处理等项目,确保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3%,黄河大河家断面水质达到二类。

  激发文化和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共享发展。重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做到既公平又有效率地分好“蛋糕”,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团审议时专门提起“拉面经济”并给予肯定,进一步提升了“拉面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拉面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开放发展。重点推进深化区域对接合作、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完善“走出去”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海吉星国际农产品集配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发挥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技术创新和孵化平台作用,依托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打造内陆自贸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中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合作,缔结友城关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打造海东开放型经济的升级版。

   落实还要再强硬

  海东作为新建城市,在发展方式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攻克改革中的堡垒、突破发展中的瓶颈,以改革谋求新的动力源,开创新的发展红利期。领导干部必须主动当好改革的“操盘手”,用心研究改革、谋划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各牵头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推动改革的主体责任,各配合部门要主动参与,坚决防止各行其是、推诿扯皮。各部门之间必须加强协调联动,提高改革的协同性,创造推进改革的部门“气候”、部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