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视察青海一年来 高原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

29.08.2017  11:24

  极具藏族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太阳能路灯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室内电视机、音响、洗衣机、影碟机等一应俱全……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牧民新区定居点,从游牧到住进别墅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说起这几年的舒适生活,牧民格日万玛赞不绝口:“这几年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下,越来越多的牧民告别了帐篷或简易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保暖、功能齐全的新房。”让格日万玛的生活变了样的不仅仅是安居这一项。

  在日干村,一座座砖混住房整齐、漂亮,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幼儿园格外醒目,不时有牧民骑着摩托车或开着汽车从平整的马路上驶过,使这个纯牧业村充溢着现代气息……

  这里足以称得上是高原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要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要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组织创新,统筹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建设等民生工作,让各族群众不断有更多获得感。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施策、综合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各族群众不断有更多获得感”的嘱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聚焦聚力富民、惠民、安民,努力让百姓享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基本、保重点、兜底线,谋划和推进一批又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财政涉及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逐年上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回望来路,青海不断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工作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思考最多的就是怎样把讲话精神变成青海的具体实践,找准贯彻落实的方法和路径,使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地、落得实,变成老百姓切身感受、利益实惠。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模式、领导能力、基本素质等方面,积极转变、加快提升,变中求进,实现更好发展。

  这一年,发展的成果更多惠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民生保障正在从低水平广覆盖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藏区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贫困家庭学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城乡近三分之一人口改善了住房条件,减贫人口近百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养老、医疗、低保等基本实现全覆盖,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新的提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饱含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前进的道路上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用改革的办法突破难点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过去一年,青海增投入、建机制、兜底线,将75%以上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运用于民生改善项目。群众养老更安心了,医疗更便利了,出行更方便了……这样的改变来之不易。

  地处青海省东部门户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全县125个贫困村、1.07万户贫困户、4.22万贫困人口。因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作为公路路网“毛细血管”的村道硬化建设缓慢,严重影响群众的脱贫致富。为改善农村通行条件,打通贫困村脱贫致富路上的“最后一公里”,民和县积极争取支持,在该县19个乡镇91个行政村实施村道硬化1632公里,硬化率达到88% ,受益人口16万人。

  农村奔小康,基础是交通。为助推老乡们早日实现“小康梦”,一直以来,青海在建好国省干线公路的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到2016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15万公里,实现了98.6%的乡镇、91.9%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西宁市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脱颖而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闇门滩村的村民张生泰,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时常需要进城看病。“城里医院看病的人太多,每次去一趟都得花上一天时间。”如今,他惊喜地发现,以往排队也挂不上号的省城专家居然来到了家门口。“现在看病是抬脚就到、挂号就看。”这是西宁市成立第一医疗集团后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不仅如此,目前,全省省本级、8个统筹区职工医疗保险和全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信息系统已全部接入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意味着,我省异地就医人员在省外实现就医住院无障碍直接结算,真正让老百姓获得了实惠和便利。

   为一老一小创造幸福生活

  位于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的西宁市医养服务中心里,67岁的刘国友盼着总护士长闫玉玲的到来。刘国友的儿女在外地工作,他因股骨头坏死做了手术,每天都需要闫玉玲帮他理疗、活动。刘国友说:“我这腿不太方便,多亏闫护士长对我的照顾,她还给我洗头洗脚,比自家儿女照顾得还仔细。中心还设有康复室、咨询室、阅览室、活动室等,我们在这里生活很幸福。”

  在过去,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推进“医养结合”之后,这个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教育是民生之基。

  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吉尕小学里电教室、图书室、风雨操场、电子白板等优质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在这个全封闭式的牧区小学,学生服务区里的超市、理发室、洗衣室、医务室极大地改善着学生的生活环境。这是全省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我省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各类教育建设项目934个,新建维修校舍65.4万平方米,重点实施学期教育、全面改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及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教学条件持续改善。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计下达“全面改薄”资金38.5亿元,重点支持11个脱贫县和13个义务教育发展均衡验收县。

  我们看到,一年来,高原大地一路疾驰着的“民生”号列车不减速,改善民生福祉的臂膀更加坚实有力,步履更加铿锵激昂。

  这一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新改善,人们的幸福指数节节高、满足感日日“爆棚”,人民利益愈发成为了发展的底色。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所系,谓之民生。青海在努力让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青海的征程上,继续奋进。(林玟均)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