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南门峡镇“三基”建设工作见闻

03.12.2015  20:05

  整体规划后的南门峡镇一角

  乡镇干部在村道硬化现场了解施工情况

  工作人员为村民耐心讲解填表内容

   在亮闪闪的蓝天下、黄土大山的怀抱之中,碧绿的南门峡水库像一面宝镜,静静地嵌在那绵绵远山当中。它与神秘古老的皇家寺院——却藏寺相得益彰,使整个南门峡显得更加自然与和谐。这里的人们乡风质朴,他们用一张张笑吟吟的面庞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也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描绘着乡镇发展的蓝图……

  2015年,随着海东市“三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南门峡镇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党员队伍和“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党组织,通过走村入户、访贫问苦,详细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一个个群众困难,落实一项项惠民工程,提升每一位干部能力,使“三基”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

  “村干部都是‘百事通’”

  西山根村是南门峡镇相对比较大的村,共有468户村民。虽然已经是冬天,但在新建的村级活动中心的广场上,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晒太阳,孩子们在宽敞平整的广场上奔跑着,不时地跑到老人身边耳语着,阳光洒在老人的脸上显得特别的温暖慈祥。老人们对记者说:“今年我们收成好,早早就可以闲下来休息,操心的事也没有了,就等着热热闹闹的过个年。”问起今年的收成,老人高兴地哈哈笑:“这几年我们跟着村干部们一起种荷兰豆,有公司来收,一亩能挣六、七千,娃娃们收了荷兰豆就出去挣钱了,我们就出来晒太阳,有啥事情村干部们都操心着哩!”

  在西山根村,村两委成立了彩虹蔬菜专业合作社,干部们带头种蔬菜,并由村干部争取县农科局的补贴蔬菜种子,联系省农科院和县农科局的技术员来技术指导,最后联系商家来收种植的蔬菜。种植全程都有村干部操心,村民们出力,最终,今年的荷兰豆以每亩5000—7000元的价格一售而空,农户们鼓了腰包,笑了脸颊。

  西山根村书记雷有成说:“前几年,我们种了30亩荷兰豆,但由于种子、技术都跟不上,最后每亩才收了1200元,村民们的意见特别大。”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村干部们来到镇上找书记和镇长来想想办法。得知这一情况后,镇党委书记蔡秀萍就意识到,提升干部能力不能只让乡镇干部成为“全科干部”,而要让每天与村民打交道的村干部都成为“全能匠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群众的种种困难,才能把“三基”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于是,南门峡镇全面深化“全科”干部队伍建设活动,将“全科”干部队伍建设范围延伸到村干部,制定了《全科干部业务培训方案》,重点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安排镇领导和业务骨干开展业务讲座,就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等26项涉农惠农政策进行讲解,让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全面掌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如今,南门峡镇的村干部个个成了政策讲师、农业技师和业务导师,只要是群众有问题,村干部就能帮着解决。村民们节省了时间、少跑了路,有什么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村民们都说:“现在的村干部,个个都是‘百事通’!”

  “群众张张嘴,干部跑断腿”

  却藏寺村是个贫困村,黄刺沟和白土崖的村民,长期居住在没有手机信号和硬化道路的山里。近两年,通过扶贫建设项目,经过整体规划,离寺院较远的100户村民搬到了寺院附近。有了硬化道路和信息网络,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村民们,不仅可以接收到外面的信息,还可以外出打工,生活丰富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记者来到却藏寺村,村主任李世恩急匆匆的从办公室里跑了出来,说明来意后,李世恩才放慢脚步,他说:“我准备去一趟县里,到卫生局办卫生厕所的事情,想着赶紧把明年的项目确定下来,让村民们用上免费的卫生厕所。叶书记在办公室,有什么事去找他,我得先走了。”说着他又急匆匆的跑了。

  村党支部书记叶培精告诉记者:“刚搬来的时候为解决村民的如厕问题,村里修建了一个公共厕所,但随着水源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公厕也不得不拆除。刚开始,村民们都在邻居或自己搭的土厕所里解决问题,但时间长了村民们都觉得不方便。”这时候,村民魏田太来到村两委办公室找李主任,在得知李主任去县上跑卫生厕所的事情后,魏田太不禁念叨着:“李主任又去县里了,这都跑了四五趟了吧,当初就是我给村干部说上厕所不方便,就让他们跑了好几趟,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三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南门峡镇党委紧密结合日常工作,制定下发了《村民事务代办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在所辖14个村设立了村民事务代办点,确定了56名村民事务代办员。同时,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推行“一站式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和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接近年末,南门峡镇的各项工作都在年终冲刺阶段,镇党委也在为2016年的建设项目积极筹备。在采访过程中,镇党委书记蔡秀萍和镇长李颖林的电话不时响起,得知村民因为更换送水管道而起了意见,便向我们打了招呼,向事发的村社赶去。坐在一旁的魏田太对记者说:“现在的干部实在是辛苦,只要是我们老百姓张张嘴,不管村上的干部,还是镇上的干部,个个都能跑断腿!”

  “村里啥都有,办事不用愁”

  尕寺加村是全镇最热闹的村子,这里的每一条硬化村道都干净整洁,人们在熙熙攘攘的大路上穿行着。村里的村民事务代办点设在加油站旁边,来来往往的村民更是络绎不绝。村民张生福,一位62岁的老人,正在文化活动室里向村主任王宗发借文化活动用的二胡和三弦,记者问他要干什么的时候,张生福不好意思的说:“天冷了没事干,叫了几个老汉到我们家喝点小酒,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大家在一起高兴一下。”

  原来,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党员活动中心都有党员和群众学习、娱乐的各种设施。村民们可以在农闲时光,借阅图书掌握种植技术,丰富文化知识;可以在逢年过节,在广场上舞一舞扇子,扭一扭秧歌;可以在固定党日,看看视频录像,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年轻的驻村干部马毓琨说:“镇上给我们每个驻村干部配了一台电脑,里面有所在村子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虽然我来这只有一个月,但村里的情况我全部了解,群众来问什么事情,我都能解答。”“在村级便民服务点咨询政策,找点有用的资料很容易,不必跑到镇上去了。村里啥都有,办事情方便得很。”村民李永海高兴地说。

  说起村里近些年的变化,上了年纪村干部们不禁感叹,现在村里的条件好了,镇政府给村里配的设备越来越多,村民们不用跑到镇上去交电话费了,家门口有了银行,党员开会学习都成视频会了,就连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可以在村上办了。

  今年,南门峡镇共投资651万元,完成西川公路道路硬化项目;投资110万元完成西山根美丽乡村建设;投资61.7万元完成西山根村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建设;投资42万元完成麻其村自来水入户工程。通过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一年多来,南门峡镇从乡镇干部到村级事务工作人员,无不揣着文件、带着政策、发扬精神,沉下身子在基层实践,他们如朋友般融入群众当中,与老百姓同呼吸、共欢乐,如亲戚般坐炕头、拉家常,如兄弟般详细询问村民家里去年的收成和今年的打算,了解基层情况,服务基层工作。

  南门峡镇党委书记蔡秀萍说:“乡镇干部的专业就是服务百姓,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是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者,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积极探索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只有党员干部做到了,百姓才能拥护,我们的经济发展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