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互鉴中弘扬丝路精神和新青海精神

23.07.2019  09:2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前不久,我省著名藏学专家降边嘉措先生专题讲座《英雄史诗格萨尔和果洛草原》在首都博物馆开讲,降边嘉措从镶嵌在黄河源头的明珠——果洛草原;在果洛草原广泛流传的《格萨尔》《格萨尔——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图文并茂地生动展示了“一带一路”中的果洛草原和格萨尔文化,充分展示了我省果洛州在加强格萨尔文化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厚成果……北京各界200余名听众精神专注、热情高涨,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讲座由北京市政府、省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和省博物馆承办,是《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大型展览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宣传果洛格萨尔文化,提升格萨尔文化的知名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今年2月28日至6月30日,北京、青海两地联手推出《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

  青海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战略支点。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从农耕与游牧文化大视角切入,展示青海地理位置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的重要性,及其所蕴含的地域特征;展现一带一路中青海的深厚底蕴、美好今天、未来发展的无限机遇与活力。

  前不久,我省著名藏学专家降边嘉措先生专题讲座《英雄史诗格萨尔和果洛草原》在首都博物馆开讲,降边嘉措从镶嵌在黄河源头的明珠——果洛草原;在果洛草原广泛流传的《格萨尔》《格萨尔——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图文并茂地生动展示了“一带一路”中的果洛草原和格萨尔文化,充分展示了我省果洛州在加强格萨尔文化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厚成果……北京各界200余名听众精神专注、热情高涨,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讲座由北京市政府、省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和省博物馆承办,是《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大型展览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宣传果洛格萨尔文化,提升格萨尔文化的知名度具有积极的意义。为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今年2月28日至6月30日,北京、青海两地联手推出《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青海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打造的战略支点。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从农耕与游牧文化大视角切入,展示青海地理位置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的重要性,及其所蕴含的地域特征;展现一带一路中青海的深厚底蕴、美好今天、未来发展的无限机遇与活力。

  为“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增添新的内涵

  青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交通枢纽和桥梁。历史上在青海境内的“吐谷浑道”“唐蕃古道”“党项故道”“青唐道”等古道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维系和承载着内地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乃至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和使命,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伟大时代为千年丝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建设在青海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要求,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打造生态走廊,促进民族团结,密切人文往来,以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提升,开启了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征程。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为青海省政府与北京市政府首次联袂举办的文物展览,《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不仅是首都博物馆2019年“解读灿烂中华”系列主题的重点项目,也是青海和北京两地文化交流,文化建设上的又一件大事。

  展览借助首都博物馆的优势,向外界展示青海悠久文明历史,展示现代新青海形象,进一步提升了青海在推进和融入“一带一路”中的知名度和广阔前景。是我省机构改革后举办的一个较大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是建国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的一次献礼。

  展览共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源远流长”,通过青海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多文化类型,说明今日青海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历史渊源;第二单元“汉风羌道”,说明青海羌中道成为联通东西的交通要道,与靠北的道路共同组成了沙漠丝绸之路;第三单元“吐谷浑国”,讲述魏晋之后,“吐谷浑道”因河西道堵塞而兴盛,成为沟通中亚、西亚与中原地区的必经之路;第四单元“吐蕃东进”,反映唐蕃时期兴起的连接中原与西藏、尼泊尔、印度的唐蕃古道,使青海成为这条中原与南亚间商贸之道、民族友好之道的必经之路;第五单元“海纳百川”,呈现青海逐渐成为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发展的格局以及青海的茶马古道成为连通中原与藏区茶马贸易的重要通道;第六单元视频介绍,展示青海的生态、人文遗产和建设情况。

  展览汇集了我省13家文博单位精心挑选的442组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08件、二级文物33件、三级文物42件。这些众多的精品文物中既有精美的彩陶,也有区域文化特色显著的金银器,还包括大量的宗教艺术品。通过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最大限度地向观众集中展示丰富、厚重的青海历史文化。

  为“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中,反映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青海地区空间繁荣的柳湾彩陶,因其精美的造型、神奇的纹饰、庞大的规模、令观众叹为观之。柳湾彩陶就像一部年代悠久的“史记”,一件件器物记录着远古先民朴素而真实的生活;它又是一部无声的乐章,一个个彩绘图案谱写着远古先民对祖先的赞颂、对爱情的讴歌。

  作为我省和北京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展览项目,《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在展览筹备阶段就严格坚持“高标准、出精品”的思路,数次组织专家论证展览文本大纲,组织人员辗转数千公里深入海东、海西、海南、玉树等地挑选参展文物,积极组织策划多展示手段,反复沟通设计配套社会教育活动,从确定展览主题、拟定文本大纲的宏观层面,到展品集中、分类包装、文物安全、运输押运、文物点交的微观层面,都严谨、周密安排,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展览及系列活动期间,展览参观人数达46.34万人次,其中外宾参观人数4358人次,共提供讲解服务600余批次,观众留言1836条,网络点击量达到3500余万次。其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80余名高层外宾到场参观。

  为了配合展出,省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共组织开展“穿民族服饰学跳民族舞蹈”“绘画我心目中最美彩陶纹饰”“亲手触摸彩陶复制品”等社教活动8场次,累计参加人数约330人,受到了广大参与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举办了《丝绸之路青海道概述》《唐蕃古道的价值与内涵》《格萨尔文化与果洛》《青藏高原各民族汇聚中华的历史概谈》《英雄史诗<格萨尔>与果洛草原》共5场名家讲堂专题讲座,约1000余名观众聆听讲座。在场听众都被与“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等有关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并对青海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讲座结束后,许多听众还围着讲课老师请教,共同追忆着那段久远的历史。

  为“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注入新时代精神动力

  “没想到青海有如此灿烂的历史文化!”“没想到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如此重要!”“没想到配套活动如此精彩丰富!”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三个“没想到”。

  精美的展品、精巧的布展、精彩的讲解、精心组织的各项配套活动,给首都乃至全国各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观众反响热烈、评价高,成为《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的突出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纺织考古学科带头人研究员王亚蓉认为,展览等于把青海的通史用实物非常真实地再现了,给大家展示了一扬历史文物的盛宴,让人看后非常震撼。说明青海自从青铜时代开始,就和外部有着多元的文化联系。

  首都博物馆展成设计师李赫在展厅设置了一个巨形的青海地形沙盘,选取了有特色的青海自然风光图片,以及各个时期青海古道的地图,突出地缘文化对于青海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设计达到了学术性和观赏性兼备的展示效果,通过增强趣味性,加深观众对青海历史文化的了解,吸引他们进一步去探秘。

  北京市民张奇通过首都博物馆的官网得知有青海的展览,前来观看后觉得不虚此行。他看到展示的文物旁边还有二维码,于是通过扫二维码打算回去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文物和青海的历史文化,加深对青海的认识。

  从浙江到北京的游客何欣诺以前去过青海,没想到在北京通过展览能够再次与青海“邂逅”。她欣喜地说,通过展览,让我回想起了在青海旅游的一些美好回忆,也让我对青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化之光,照亮前路。

  沿着文明进步的足迹,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青海正同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和各国一道,在相互交融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和新青海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精神动力。

摄影:黄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