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金群:为我省实体经济“输血”

18.02.2016  14:25

   今日视点

  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工业经济增长放缓,面对众多企业反映的贷款难问题,除了加大银企对接力度,“经济小省”如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呢?

  2015年12月19日,我省首支产业投资基金——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银鑫沅轻工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2015年12月28日,省财政与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青海省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

  以基金的形式扶持产业发展,这是我省政银合力,创新金融服务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将产业与资本融合,共同支持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一次有益尝试。

   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型产业……无论是产业投资基金还是产业引导基金,其关注的重点都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轻工业关系国计民生,轻工产业的增长,不仅能够拉动需求消费,而且对青海这样一个具有资源优势的内陆省份来说,特色轻工产品是出口的主要力量。加上我省工业结构重工业偏重偏粗偏短,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此次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中,发展轻工业,优化产业结构显得尤为紧迫。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省轻重工业比从2010年的8:92提高到2014年的13:87。2015年1月至10月,全省消费品工业产品出口45.3亿人民币,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3.9%,出口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轻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正在逐步向规模化、精细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同时,青海特色轻工产业借助无界限的互联网与世界贯通,跃出高原闯市场。

  作为我省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行动,强化企业发展要素保障,针对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由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青海银行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省政府扶持资金的引领作用,创新融资方式,在短时间内设立了我省首支规模为2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园区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省财政与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青海省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钢铁、盐湖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金融、互联网+、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发展;通过对企业的并购重组、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科技企业、高成长型现代服务业企业和传统龙头企业。

  据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基金有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三层架构,省财政10亿元出资视为引导基金,由省国投作为管理公司具体管理,省国投配资10亿元,发起设立两支母基金即青海省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青海省战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再由母基金募集社会资金,发起设立多支子基金,共同构成青海省产业发展基金。截至目前,有1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母基金将通过发起子基金,实现对外投资,力争放大到100亿元,最终带动约200亿元的社会投资投向实体经济。

   创新金融工具开拓融资渠道

  2015年7月,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最新技改扩能项目投入试生产,实现年产1.2万吨多晶硅能力,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据介绍,亚洲硅业这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曾因为融资问题而推迟项目建设进度。随后,通过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对亚洲硅业实施增资扩股,注入3.27亿元项目资本金,协调担保5亿元信托资金,使得三期项目迅速推进。目前,与去年同期相比,亚洲硅业天然气消耗量降低50%,电力消耗降低40%,生产成本降低30%,通过降本增效和扩能改造,亚洲硅业在全球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亚洲硅业的经历就是通过股权融资,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紧张问题的一个成功案例。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自军说,青海是金融资源的“洼地”,西宁开发区是我省工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开投公司这个投融资服务平台,使用多种金融工具,集聚更多资本支持园区和企业快速发展。以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支持企业,至少能将资金规模放大4倍,而且基金的投放形式更为灵活,对于企业来说不会增加债务。今年,我们计划将这一基金的规模放大到50亿元左右。

  2015年2月,开投公司通过与西宁农商银行紧密协作,发行我省首支5亿元人民币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惠及园区中小微企业19家。

  2015年2月,开投公司控股子公司青海创新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搭建了省内首家国有资本控股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P2P平台“贝通网”。网站自4月正式上线运营至今,注册用户达到1055户。通过线上募资的方式,目前已累计为省内56家中小微企业完成融资66笔,融资金额突破1亿元,融资余额8928.88万元。

  2015年5月,经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开投公司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青海分行、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多次研讨,以开发区管委会持有开投公司50000万股股权作为质押,启动5亿元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期限5年,全力保障园区建设开发公司资金需求。

  “我们鼓励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和载体,创新金融服务,丰富金融工具,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发挥开发区更加了解园区企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培育扶持企业。未来,我们计划打造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微企业、成长性企业提供强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比如说,科技型企业可以探索知识产权抵押、专利抵押贷款,对于资金链紧张的优势产业项目可以采用过桥贷款等更加灵活的模式。同时,企业也要主动学习,学会使用各类金融工具,用于改善自身资金结构,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宁克平说,过去,金融是跟随式的信贷投放,现在我们要做引导式的金融投放,通过金融工具来引导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发挥金融指挥棒的作用,让“僵尸企业”彻底死去,支持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

   不撒“胡椒面”聚合资金办大事

  传统的财政扶持方式一般是无偿扶持、贷款贴息等,这种扶持模式实际效果不甚明显。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沿海地区已经普遍借助市场机构的专业“慧眼”,利用股权投资等新方式,把财政扶持资金“精准”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真正有潜力做大做强的企业,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1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这无疑是一个信号。

  对此,省金融办主任宁克平解释,这是国家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市场化运作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提升财政资金效率的重要表现。

  众所周知,我省是经济小省,财力有限。去年以来,我省改变过去项目扶持资金“撒胡椒面”,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整合各类补贴、补助、贴息、技改资金等资金,财政资金引导,让分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对重点关注的领域和行业实现集中突破,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资金的聚合力。

  拿轻工业产业投资基金来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用有限的2亿元财政资金放大资本效力,带动银行业机构和社会资本的跟进,围绕轻工产业相关项目给予重点投入,不仅能实现国有资金保值增值,还能培育壮大企业,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青海开创汇富特色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也是青银鑫沅轻工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方。青海开创汇富特色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瑜说,大家熟知的贷款融资需要担保抵质押物,而大多数轻工企业都是轻资产,担保抵质押物不足。轻工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股权融资、夹层融资、债权融资、委托贷款等方式,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不仅能扩大企业的资本金,还能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有助于企业规范化运作。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这一资金可以通过IPO、并购基金、第三方股权回购等方式有序退出。轻工业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后,我们已经在60家企业上报申请的情况下筛选了10家企业签订了投放协议。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企业融资服务处提供的数据表明,2015年1月至10月,省内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向200户轻工企业发放贷款29.9亿元,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轻工产业基金通过2.5亿元的财政资金就能撬动25亿元的投入,可见其放大带动的作用。

  宁克平说,相对于产业投资基金来说,产业引导基金则重在“引导”,主要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有成长性的产业给予关注,并通过基金投入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两者都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投融资工具。

  除了轻工产业投资基金,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筹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金、特色产业投资基金、园区发展基金。这些产业基金将产业与资本融合,通过国有资金引导,把分散的社会资金汇聚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运作,投资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这有利于促进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和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花木嵯)

   视点短评

   “绿色金融”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也就是说,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而实体经济的壮大离不开金融血液的滋养。

  在资金错配的情况下,受到金融系统支持的经济领域,即使自身经济收益差甚至亏损,也能借助充裕的现金供应获得快速扩张;反之,被金融系统压制的经济领域,即使有较好的收益,也无法通过融资扩大规模,难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通过出台多个政策措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对此,我省结合自身实际,将通过供需两侧发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力争用3到5年时间,彻底改变我省产业偏粗偏重偏短的状况。

  在这场艰难而深刻的变革中,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我们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更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发挥金融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适度扩大总需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创新、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防风险。针对“强创新”的行业,金融将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促使这一行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支撑经济的新动力;针对“去产能”的行业,金融业的资金支持将减弱甚至持续被抽取,这一行业将处于艰难生存或者萎缩状态;针对“降成本”,金融业明确服务支持方向,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与技术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政策引导——金融系统——具体行业发展——金融系统——整个宏观经济”这一金融传导系统,金融业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促使资金流向创新驱动的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业。这些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将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向“绿色金融”发展,实现整个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花木嵯)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