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齐鲁大地的产业援助 ——“十二五”对口援青系列报道之六

24.02.2016  08:53

  青海新闻网讯 2010年8月,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了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对口支援。

  5年多来,山东省规划安排援青项目61项,共投入援青资金7.02亿元,已完工项目60项,完成投资6.94亿元,在建项目1项。其中,用于改善民生的项目共53项,占项目资金安排总量的86.32%;投入县及县以下的资金占项目资金安排总量的82.14%。项目涉及领域包括城乡居民住房、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党政干部及农牧民培训等。

  如今,这些好项目落地海北并开花结果。全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初具规模。

  五年多对口支援工作的不断纵深发展,为海北州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将对口支援由“输血式”逐步转向“造血式”,大力扶持海北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

  海北州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主产区,也是我省着力打造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针对当地实际,立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山东投入援青资金1.6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6.8亿元,大力支持海北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五年来,按照“将海北州打造成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全国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先行园、青藏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国际交流园和旅游体验园”的目标,山东省先后建设了集饲草料加工、牛羊繁育、畜产品加工、畜产品拍卖交易中心、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牧草种植试验、观光体验及生态轮牧等功能齐全的“海北州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

  该项目的建成,对青海湖地区乃至全省,在畜牧新品种培育、种质利用与保护、高效养殖、标准化生产、重大疫病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及高原观光畜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他们还根据海北州4县不同的地理条件,投入援青资金1.16亿元,整合各类资金12.8亿元,建设了草地畜牧业、半舍饲畜牧业和舍饲畜牧业三个示范区及77个示范点,建设舍饲半舍饲畜牧暖棚3558幢,饲料青贮窖125座,购置大中型农机具278台(套),示范点牧户全部加入经济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参与集约化经营,收入大幅提高。

  如今,海北已初步形成了“州有示范园、县有产业园、乡镇有优良畜繁育基地、村有示范点”的发展体系,形成了示范园辐射带动县级产业园、乡镇优良畜繁育基地、村示范点及牧户的梯级推进、循环互动的发展格局。

  按照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思路,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大力支持发展草产业加工。山东省还投入援青资金2000万元,在刚察县建设了年生产草颗粒1万吨的草产业加工厂。

  在冰雪等自然灾害情况下,该项目可供100万只羊单位,抗灾保畜7天以上,成为环青海湖地区最大的抗灾保畜基地,同时吸引青海湖周边地区农牧民种植青燕麦7000亩,退耕还林地种植牧草5000亩,订单种植饲草料1.2万亩,农牧民自筹种植4.8万亩。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提高了海北应急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还极大地保护了草原生态。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还投资2256万元,在全州建设划区轮牧围栏12356万米,人工草场1.3万亩,引导农牧民转变了传统粗犷的放牧方式,天然草场产草量每亩平均提高26.01公斤,增长了9.2个百分点,不仅实现了草畜平衡,而且还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们还在山东农业大学和潍坊市为海北州培训农牧专业技术人员586名,选派17名畜牧专家深入海北州4县进行技术指导和讲学。在多次考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海北州制定了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和7个专项发展规划。山东农业大学与海北州签定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每年定向招收20名海北州学生。

  五年来,山东省在发展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上投入援青资金9015万元,极大地推进了海北州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山东阿胶企业在刚察县的驴养殖已初步成功,下一步将深化合作,向规模化拓展。尤其是投入援青资金1300万元建设的门源县现代节能蔬菜温室大棚,为打造门源县万亩蔬菜基地,为海北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奠定了战略基础。

  另外,山东省还在高原现代生态旅游示范区上投入援青资金6970万元,加快海北州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协调帮助海北州每年在山东进行旅游推介,在山东旅游局的支持下山东卫视投放了“梦幻海北”旅游宣传片,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梦幻海北”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为两地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实现互利共赢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