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招商,如何持久发力

06.04.2016  07:39

  5年,我省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432.78亿元,占到全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成。招商引资已经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调整转型、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成为让青海经济“动起来”的重要保证。同时,青海积极探索以商招商新模式,由此,未来五年,前景可期——

  2016年春节假期结束一上班,副省长王黎明就带领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以及西宁市、海东市有关领导,赴比亚迪总公司协调确立合作有关事项。3月24日,省上又将比亚迪负责人请到西宁市落实协议内容。

  目前,比亚迪公司与“盐湖钾肥”、西宁市、海东市的合作基本确定,总投资90亿元的项目将陆续实施,其中,投资20亿元的3万吨碳酸锂项目敲定“盐湖钾肥”,40亿元的10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落户西宁市,30亿元的正负极材料项目花落海东市。

  “近几年,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锂电池中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已经从最初的每吨4万多元上涨到目前的15万元,锂资源附加值水涨船高。随着青海省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优化,围绕千亿元锂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不断聚合,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为全省工业厚积薄发集聚了能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工业投资管理处处长何志这样看待“请进来”的项目。

  围绕青海特色优势,谋划拉动作用强、产业关联度高的新兴产业,这显然是青海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特点之一。创新招商方式,扩大引资成果,使得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积极突破。

  有数据显示,全省招商引资年度到位资金由2011年的30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71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率22.2%,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5.7个百分点。2011—2015年,全省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432.78亿元,占全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5%。

  展会的“效应”

  连续15年的“青洽会”紧扣绿色发展主题,本着“科学、创新、务实”的办会理念,努力将生态保护第一理念融入展会各个方面,拓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合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围绕打造青海经济、大美青海、改善民生“三个升级版”取得的成就、目标和战略构想,推进传统工业加速转型,战略性新型产业快速崛起,带动了我省旅游、文化、物流、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合作、投资促进、经贸交流盛会。

  “青洽会”成为品牌,其效应也在持续扩大,项目落地不断加快。五届“青洽会”上,我省共签订招商引资合作项目1730个,累计签约金额8550.77亿元,签约项目数从2011年的259个增加到2015年的378个,签约金额从1502亿元增加到1815亿元。截至目前,2015年青洽会签约项目已开工267个,到位资金405.29亿元,项目履约率达到96.8%,开工率70.6%,创历年新高。这些数字在全国来说都是较高的。

  另外,通过展会,也使区域合作更加巩固。五年间共组织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亚欧博览会、上海工博会、中阿博览会、中国—东北亚等省外重要经贸投资促进活动近60项,其中参展活动25项,实施特装布展面积累计近2600平方米,五年来累计签约合作项目27项,签约金额167亿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展览、组织座谈会、推介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展示和宣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美好前景、投资环境与重点投资领域,以及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面貌,同时也有效促进了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富有成效的经济合作交流,助推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

  招商重在“选商”

  “十二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针对中央企业和优势大型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114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23个。中电投、中国五矿、中国铝业、中信国安等多家央企与我省签订合作协议项目17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700多亿元,缴纳税费260多亿元。中科英华、中国惠普、中利科技、广东康美药业等一批优势民营企业投资青海建设,这些企业投资合作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优化了我省工业结构,也带动了一批高素质企业家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投身青海,实现了引资与引智的有机结合。

  围绕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通过选商选资,以电子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高倍聚光、薄膜电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使光伏组件在全行业困境中实现了稳定生产,以铝、镁、锂、钛、铜等精深加工为代表向多品种、多元化、规模化发展,钢铁、石油天然气、盐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强化了产品、技术、市场和企业组织的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开始振兴。泰丰先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在现代、宝马电动汽车上规模应用,康泰铸锻机械公司试挤出世界第一长度无缝钢管,中利光纤公司生产光纤预制棒等光纤系列产品,铸玛公司打造西部地区蓝宝石晶体生产基地。2015“青洽会”签约项目中新能源、产业链延伸及配套、特色轻工项目分别占44%、23%、8.2%。这些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的步伐,对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招商更需“重商”

  从书记、省长层面高度重视亲自挂帅招商引资,也是青海招商成功的重要原因。

  省级领导全面指导,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并对重点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对一些重大关键项目,省领导亲自带队到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重点民营企业进行洽谈对接,及时协调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促进重大项目的落实。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逐一落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并紧盯发达地区、行业领军企业等,主动上门推介,反复对接洽谈,促成了铬化产业园、高精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高纯氧化铝、北汽公司青海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一批文化旅游、城镇建设、资源勘探、商贸金融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

  省直各部门认真分解落实招商任务,简化办事程序,积极解决项目审查、批准和要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有力推动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和竣工投产。

  全省上下对招商工作的重视,也促使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和市场等硬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开放政策、政府效率、金融环境、人力资源等软环境也在进一步完善。各地区、部门和园区主动作为,拓宽渠道,依托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对开展跨区域经济协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已成为共识,“重商、亲商、助商、安商”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

  探索招商新模式

  几年来,我省在坚持“走出去”招商、网络招商等传统招商方式基础上,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并着力推进以企招商、以商招商,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企业、协会、投资机构等引进项目上下游延伸、企业关联配套的产业项目,取得明显成效。

  以商招商,成为一种新探索的模式,前两年引进来的青海万象高纯氧化铝项目落地后,企业在建成投产后,马上考虑到下游产业项目的去向,双方如果能够协调在一个区域建设,一定能够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因运而生上海锐亮蓝宝石项目经过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努力,于2015年成功招商进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并有望于2016年投产。通过中科英华介绍,我省还引进了北京安维恒信碳酸二甲酯项目。与此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学术招商、委托招商等新的招商方式。

  另外,创新办会模式,助力产业发展。在“青洽会”上,围绕青海资源、产业特点,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和办会模式,引入“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理念,2014年起“青洽会”增设“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将赛事活动与展会结合,有力地推动和宣传了青海盐湖锂资源的应用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影响力。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吸引优势企业在青海落地生根,项目签约数量、投资金额屡创新高,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青洽会”签约项目中绿色发展产业项目占83%,体现出产业特色化、项目高端技术化、企业品牌化,其中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投资额占比达67%,提高10个百分点。

  正是由于我省积极创新,注重实效,招商引资工作才能持久发力,不断突破。

  “十三五”期间,我省招商引资工作将围绕三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交流等,体现深度融合。努力实施“4322”工程,即打造4个销售收入达千亿元产业、建设300项重点工业项目、抓好200个技术改造和创新工程,推进2项企业培育工程,即100户领军企业打造工程和1000户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经济协作处处长宋西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