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专题询问 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13.10.2014  10:27
核心提示:  ——省人大常委会全省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及产业升级专题询问实录 “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如何破解?”省人大

  ——省人大常委会全省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及产业升级专题询问实录

“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如何破解?”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程苏率先询问。

  9月24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全省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及产业升级开展专题询问。9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就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主攻方向;特色产业培育、优化投资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振兴装备产业等9个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一问一答式的互动、探讨和商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家应询单位负责人作了实事求是、坦诚细致的答复。

  针对程苏所提出的问题,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朱建平答复:一是企业主体实力不强。破解这个问题,要持之以恒做大工业规模总量,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迅速做大做强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先进产能提升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吸引外来投资的环境条件弱化。破解这个问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工业发展力度,提高工业发展政策对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吸引力。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破解这个问题,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减少现有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今后发展创造能耗和排放空间。四是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破解这个问题,必须立足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特点,以企业需求和市场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杨牧飞:我省财政是如何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

  省财政厅副厅长左玉玲答复:“十二五”以来,省财政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调控功能,通过设立工业“双百”、产业结构调整及振兴、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等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措施一、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省级预算安排工业“双百”和产业结构调整及振兴资金20.21亿元,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7亿元,支持工业领域实施“双百”行动及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措施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省级预算安排循环经济发展资金44.5亿元,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7亿元,支持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发展。措施三、支持企业节能降耗。安排专项资金3.43亿元,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1亿元,支持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工业污染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措施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安排科技发展专项资金11.58亿元,支持盐湖化工、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研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措施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我省境内的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相关优惠政策。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何少民:我省采取什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李小松答复:措施一:制定淘汰计划和职工安置方案,将淘汰目标任务和企业职工安置分解到具体地区及企业。措施二:近三年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1.53亿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1.09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4427万元,淘汰落后产能。措施三:加强监督检查,严把验收考核关,确保落后产能全部关停。措施四:通过内部转岗等措施,妥善安置分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通过以上努力,“十二五”前三年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60.39万吨、1845万米、10万标张,涉及企业36户。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邓小川:我省科技工作是如何支持和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

  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旭答复:措施一:以“123”科技支撑工程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截止2013年,组织实施项目222项,安排经费近7亿元,企业科技投入66.7亿元,带动企业建设投入720亿元,实现产值896亿元。措施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013年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培养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200多家。措施三: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了86家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青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财政投入6000万元资金,支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4亿元。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克谦:我省产业基地建设、“双百”工程建设对优化我省工业经济结构发挥了什么作用?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乔弘志答复:我省实施工业“双百”行动、15个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并拓展延伸实施了100个重大技术进步、50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4年,全省累计实施“工业双百”和重大技术进步项目274项,总投资3926.1亿元。截至今年7月,274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89.6亿元。

  通过实施工业“双百”行动,建设15个重大产业基地优化了工业布局,探索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了全省工业的转型升级。截至2013年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2%。轻工业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7.6%上升到2013年的10.9%。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目标,坚持不懈抓下去,就一定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实现青海工业的跨越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杨伯让:我省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景雄答复:一是全面建设先行区。省政府提出100项重点工作,细化了《行动方案》目标任务。二是积极谋划产业。2012年7月,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接,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特色生物等7大主导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三是完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财政税收等政策体系,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建立了政策支持。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十二五”以来,我省落实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资金4.27亿元、省上安排专项资金44.16亿元,相继实施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五是加快柴达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设,企业之间建立物料流、能源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

  省人大财经委委员黄卫平:“十二五”以来,我省是如何利用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推进工业转型、促升级的?

  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张生杰答复:“十二五”以来,省环境保护厅认真按照国家和我省污染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大污染减排工作力度。措施一:力争总量增长指标,坚持在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十二五”我省争取的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在2010年排放量基础上分别增长18%、15%、16.7%和15.3%,为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争取到了总量空间。措施二:狠抓减排工程措施,努力腾出转方式调结构的环境空间。全省共完成减排工程270项,为转方式调结构赢得了总量空间。措施三:以总量指标作为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控制污染向青海各地转移,从源头上促进了转方式调结构。措施四: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成功举办两期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竞买交易会,13家企业参加交易,成交金额已达1131万元。措施五: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污染减排长效监管机制,有效推动了减排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逐步实现从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

  通过以上有效措施,实现了全省环境质量整体保持良好、总体可控。长江、黄河干流保持Ⅰ类优良水质;湟水流域水质整体呈轻度污染,西宁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0.6%,高于全国平均值。三江源地区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闫宝亮: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智力支撑和职业教育的支持,我省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爱国答复:措施一: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6项政策措施,加大各类专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截止2013年底,我省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达1.53万人,高技能人才达7.65万人;选拔国务院特贴专家、省级优秀专家等47人。支持企业对新招员工开展技能培训,2011—2013年,共为企业培训新招员工近2万人。措施二: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截止2013年底,我省企业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29人(硕士学位28人,博士学位1人);2011年以来,先后为省内18家企业组织实施了36个引进国外人才项目,共引进969名外国专家来青服务。同时,选送企业196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出国(境)培训,提高了企业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小杰补充答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措施一:制定政策,指导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同时,加大投入,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由2010年的7000万增加到目前的每年2亿元。近年来,投入6.4亿元改扩建了一批职业院校,建成3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措施二: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在西宁、海东两市和海西州各建设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新增设本科、高职、中职专业48个,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措施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省外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截至2013年,高校在校内外建立了600多个实训基地,中职学校与省内外358个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2011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5.8万学生实现就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措施四: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了“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近年来,有370名教师到省内外193家企业实践,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900多人担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省人大代表鹿红英:我省在重振装备制造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周平答复: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中,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青海省装备制造工业园总体规划》等,明确了园区定位、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二是园区带动发展,建设西宁、乐都装备工业园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架构和产业布局正在形成。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三年下达资金15500万元;有14个装备制造项目列入工业“双百”、50个重大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25亿元。四是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国家数控机床专项5个,技术创新项目267项,完成新产品开发533项,保持了年均新产品产值占当年销售产值38%的发展水平。五是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青海康泰正在建设的680MN多功能压机机组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项目建成后,产品覆盖军用战机90%锻件、民航机80%锻件,将填补国家对大口径火电/核电用管的生产空白。“十二五”前三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发展势头强劲。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