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90后”获"最难奖学金" 面试回答"什么是人性"

11.12.2015  12:05

  张淳映出生于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拥有经济学与英文双学位,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曾在路透社上海站、《纽约时报》上海站及新华社实习,希望在牛津攻读循证社会干预和政策评估专业的研究型硕士学位。

  张婉愉出生于1994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曾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赴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交换,参加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获得团队全国冠军和个人最佳辩手称号。希望在牛津学习政治、经济、哲学(PPE)高阶本科学位。

  巩辰卓出生于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参加过巴西、英国、美国、芬兰等国的学习交换项目,目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团队的培训生,在坦桑尼亚工作。完成过攀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垂直马拉松”比赛,欲在牛津大学学习有关互联网、教育以及工商管理的课程。

  任娜瑛出生于1993年,清华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学生,中国青年同伴网络的联合创始人,带领团队专注于性别教育和学术研究。常在课余时间为北京农民工子弟补习英语,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女性学。

  12月7日,首届“罗德中国奖学金”获奖名单揭晓,四名本科阶段就读或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中国学生——张婉愉、任娜瑛、巩辰卓、张淳映,获选为奖学金得主,这也是该奖学金创办113年来首次对中国大陆的申请者开放。中国大陆的首批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将在2016年10月,与来自其他30个国家及地区的罗德学者,一同赴牛津大学完成为期两年的研究生学业,获奖者每年可获得5万英镑(约合487450元人民币)资助。

   焦点1罗德奖学金为何“最难申请”?

  今年3月30日,罗德奖学金的执行单位罗德基金会宣布,自2015年起在中国遴选奖学金得主。

  该奖学金被称为“全球最难申请的奖学金”,每年申请者超过1.2万名,而录取率仅有0.7%,因此还被称为“本科生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每年可获得5万英镑(约合487450元人民币)的资助,资助金额将用来支付得主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的学费、食宿、保险、旅行补贴和领导力培训计划等开支。

  它在评选时不仅注重申请者在学术上的成就,还看重申请人是否有体育、辩论、音乐方面的才能,也包括追求真理的勇气、合作精神及领导才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