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民族团结凝聚起磅礴力量

12.03.2019  18:30

  石榴花开香溢青海大地。资料图片

  一个社区,居住着汉、藏、回、土、蒙古等多个民族上千居民,一直美美与共、和睦共处。这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金安社区演绎的佳话。

  如此和谐,怎么做到?社区居民加央说得好:“住在一个地方,就是一家人!”

  青海,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是除西藏之外的第二大藏区。全省8个市州中有6个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比达98%。

  在过去一年中,全省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共兴共荣,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正在不断向人心凝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迈进,高原大地处处绽放“民族一家亲”的似锦繁花。

   人人同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2018年,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加入村有个特别的收获。

  过去,因为排洪沟排水问题以及白土崖土地纠纷,加入村上下社村民关系紧张,在协商村级事务时经常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全村发展严重滞后。

  为了搬开这块阻碍村子发展的“拦路石”,去年春节一过,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召开了代表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等大小会议10多次,最终成功化解矛盾。

  “下一步,我们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搞活村集体经济,让全村人收益。”说到村子今后的发展,村委会主任肖绍全信心满满。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2018年,果洛藏族自治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氛围格外浓厚。

  “我们一方面结合宣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教育,在各乡镇、村社组织宣讲大会220场,参加党员干部和僧俗群众达20余万余人(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注入新活力。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制作宣传展板、橱窗,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州县创建办编印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知识读本》《民族团结进步口袋书》等宣传资料;全州6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全州范围内掀起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高潮。”果洛州创建办常务副主任杜永元介绍说。

  放眼全省,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编印发放《民族团结创建知识读本》4万册,实现全省机关单位、窗口服务行业、基层组织全覆盖;

  举办全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刺绣展暨刺绣大赛活动,全省438名各民族绣娘集中展示各民族刺绣工艺;

  各地、省直机关各单位采取举办宣讲会、培训班、文艺演出、媒体宣传等多种传播方式,在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为内容的宣传教育,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创建先进户18.3万户、先进社区112个、先进乡村(街道)615个、先进学校131个、先进机关(单位)600个、先进寺观教堂274座、先进军营40个、先进企业209个。国家民委命名玉树藏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兴海县等12个单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命名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市州和一半的县市已经建成全国示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国前列。

   人人同行,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个个争当维护社会稳定的先锋。每个人工作的岗位,都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舞台。

  “在我看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并不是虚的,而是有抓手的,精准扶贫、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每一项工作都贯穿着民族团结的理念。就拿精准扶贫中的一个方面来说,先富带后富、党员帮扶贫困户,背后都是一个个团结和谐的故事。”共和县创建办专职副主任仓周加说。

  点点滴滴,涓涓细流。仓周加在工作中的思考和经验,是我省千千万万个干部群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代表和缩影。而这样的美好缩影不止一处,这样的美好正在不断延展。

  今年54岁的刘德是同仁县隆务镇向朝阳村清鲜奶牛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从2016年8月起,这个朴实的回族汉子每天都为同仁县热贡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25公斤鲜牛奶,风雨无阻。

  提起做这件事的初衷,刘德说:“1994年下岗后,我跑过运输,开过汽修厂,卖过虫草。几年前,我和小儿子办起了奶牛养殖合作社。从合作社成立到现在,政府给我们帮了不少忙,我只是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刘德所生活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93.7%,特殊的州情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黄南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4月27日,黄南州组织召开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

  在工作中,黄南州投资480余万元新建了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民族团结进步成就展馆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工程,并且以“互联网+”为基础,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进网络”工作,新开设了黄南民族团结公众号、头条号和民族团结工作交流微信群,专门制作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微信表情包,丰富了网络宣传方式。特别是由州热贡艺术协会牵头,娘本等六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共同创作了巨幅唐卡“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家福”,并配套制作了56个民族人物图饰唐卡56幅,在州民族团结进步成效馆永久收藏并展览。

  涓滴情义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

  过去一年,我省积极打造黄南热贡艺术、果洛格萨尔、玉树土风歌舞等文化品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青海唐卡绘画艺术精品展”,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在外地巡演成功,创作《拉面哥变奏曲》《喜看班彦新面貌》《青海少数民族金石录》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举办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全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杯”少数民族传统赛马会、格萨尔龙宫殿文化艺术节等各类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87场,进一步引领群众思想、凝聚民心民智,唱响了国家富强好、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

   人人同进,共奔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唐乃亥乡下鹿圈村村委会主任李培德的身上。在新房里过了年,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搬迁后,李培德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仅是告别了原来的老房子,住进了15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我和儿子开出租车,媳妇计划着开个菜铺,儿媳妇在县上一所幼儿园做后勤,医学院毕业的女儿也在医院找到了工作。现在这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我心里特别满意。”李培德感慨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青海,这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过去一年来,我省争取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1亿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1.3亿元,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有个特别的村子,叫马海村。

  它是2002年经国家民委批准,由新疆返青哈萨克族群众安置后组建的行政村,是青海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

  多年前,村子经济基础差、发展底子薄,村民生活水平低。但如今,牧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2年的420元突破万元大关。马海村实现翻天覆地的变迁,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迈上跨越式发展轨道的印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快发展,我省积极引导非公企业深度参与“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652家民营企业(异地商会)与1430个贫困村结对签约,累计投入项目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及各类捐资9亿元,惠及各族群众15.4万人;争取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卫生下基层活动走进青海,并与黄南州人民医院达成长期技术帮扶意向。同时,深入开展包虫病防治宣传教育进寺院活动,在果洛州农牧民群众和寺院僧尼中广泛宣传,有力提升了广大群众和僧尼的健康卫生意识……

  随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随着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成为跃动在青海大地上的生动现实。

  回望来路,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图景;不变的,是手足相亲的情谊。

  展望未来,全省各族儿女同心同德、守望互助,在青海大地播撒新希望,在奋进路上谱写新乐章。我们相信,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将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海篇章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咸文静)

   视点短评

   底子实 信心足

  全年创建先进户18.3万户、先进社区112个、先进乡村(街道)615个、先进学校131个、先进机关(单位)600个、先进寺观教堂274座、先进军营40个、先进企业209个……2018年,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交出一张优异的成绩单。

  在创建工作向深层次、全领域、多维度拓展的新形势下,2018年的表现来之不易、彰显底气。

  推进创建工作,要结合实际,更要坚定信心。从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公布的这张成绩单来看,我省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底气越来越足。不仅命名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市州和一半的县市已经建成全国示范。

  我们发现,推动创建工作持续深入的动力越来越强。从创建方法看,我省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举办全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刺绣展暨刺绣大赛活动,各地、省直机关各单位采取举办宣讲会、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创建“八进”活动,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看,2018年,我省争取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1亿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1.3亿元,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打造特色品牌上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宗教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青海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推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形成一批“枫桥经验”青海化实践的典型样板。青海智慧统战民族宗教事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加快新时代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重大创新。

  人民有信心,创建有后劲。面向未来,我们要看到,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正在不断向人心凝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迈进。即便在创建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也有信心以“五四战略”和“一优两高”为统领,不断汇聚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正能量,营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信心百倍向着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的目标奋勇前进。(咸文静)

   故事传真

   团结村里的“六尺巷”

  初春时节,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曲什安镇团结村展现着一幅别样的乡村图景。说它特别,是因为家家户户黛瓦、粉壁,让这个高原美丽乡村处处流露着“徽派”建筑的味道。可走近了再一瞧,我们发现,这个小村子,还透着一股民族团结的“和谐味儿”。

  “这个村实施高原美丽乡村项目时,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项目资金效益,我们采用‘统规自建’的形式,由县上统一规划设计,村民分户自行实施项目建设。”提起这个故事,曲什安镇党委副书记熊晓武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让村民们更满意,镇党委、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征询意见建议,举办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并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和村民代表到贵德县河阴镇童家村等地学习考察,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最终决定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实施团结村美丽乡村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村上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组和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努力做好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的‘化解员’、质量的‘监督员’。同时,为打消群众疑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带头实施项目,走家串户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熊晓武告诉记者,项目建设时,为了体现整体美观的规划效果,需要对村内原有巷道进行统一规划,面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团结村的村民们自觉拆除院墙,使原本狭窄曲折的巷道变得平直齐整,在全镇留下了一段“六尺巷”的佳话。

  村民祁红祥是“六尺巷”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家住三社的他,原本家门口的巷道并不宽敞。实施项目时,听了村干部的动员,老祁第一个带头拆了院墙,让出了五六米的空地。家里的院子变小了,门口的村道变宽了。左邻右舍见状,纷纷向他看齐,主动让出自家的地方。

  不难发现,建设美丽乡村,比乡村更美丽的是邻里间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

  “因为是‘统规自建’,一些群众家里缺少劳力,怎么自建成了难题。而我们的村民自发联系起来,通过传统‘变工’的形式,你家建时我帮忙,我家建时你帮忙,既体现了人性化,又体现了邻里间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村支部书记薛生福介绍道。

  张国礼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大工。盖房时,他和巷道里的七八户邻居一起搭伙干。自己承担主要工作,其他人当小工给他帮忙。这家盖完忙那家,不仅盖房的效率高,大家的感情也越来越深。项目实施完后,邻居们觉得张国礼吃了亏,想给他补点钱,张国礼连连摆手,“远亲不如近邻。都住在一个村里,不计较这些!”

  就这样,通过高原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邻里间原本遗留的一些矛盾也在一次次合作帮忙中得到化解。

  你看,如今这团结村,村如其名。(咸文静)

民和:让民族团结之花开艳青海东大门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 石延寿Qhnews.Com
公保扎西委员建议支持青海发展生态旅游业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
青海集多民族聚集区、资源富集区、江河源头区、生态屏建设厅
公保扎西委员建议支持青海发展生态旅游业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青海集多民族聚集Qhnews.Com
湖南省民宗委调研组到我省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3月7日,湖南省民宗委主任徐克勤带领调研组一行7人,民族宗教局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