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评奖成果引领学术发展

28.09.2014  14:47

  科学奖励制度是推动国家学术事业发展的有力杠杆。长期以来,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我国学术界设立了各种学术奖项。今年,第二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4)评奖结果已于日前公示,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的评选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围绕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奖项评选的实施、反响等话题,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奖项的组织者、获得者及相关专家学者。

   评选优秀成果 树立学术标杆

  近年来,由国家有关部门、科研管理机构和学术社团等设立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奖项覆盖人文社会科学各研究领域。这些奖项的设立时间及所针对的学科领域、学者群体不尽相同,在学术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比如,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自1984年开始,经过多年运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奖,许多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理论及实际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都获此殊荣;由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面向全国,表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学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设立的“胡绳青年学术奖”旨在鼓励青年社会科学研究者出好成果,尽早成才。

  这些奖项多以老一辈学者的名字命名。在日前举办的山东大学董治安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奖颁奖仪式上,该校副校长陈炎表示,老一辈学者为学术与教育事业殚精竭虑,他们的名字是学术发展史上的丰碑,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奖项,目的是推动学术发展与传承,也是对老一辈学者及其研究成果的最好纪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季为民表示,学术评奖旨在通过优秀成果的评选,确立学术发展的标杆和方向,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开展,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

  曾担任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介绍说,该奖项力求优中选优。以2006年第十二届评奖为例,101部参选作品中只推出了3部获奖作品。

  “随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评奖制度化已成为学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表征。”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桂萍认为,目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奖励形式、层次和内容都呈现出科学合理的态势。客观公正、层次分明的学术奖项不仅促进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也使许多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很多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倍受鼓舞。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