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传教的“工匠”熊壮

10.07.2018  09:31

  青海新闻网讯 已经凌晨1点多了,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实训车间里还是灯火通明。“硬件手速度放快”“软件手编程一定要有规划,有思路,有层次”“硬件手和软件手要学会角色互换”……洪亮而又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喋喋不休”地强调着,循着声音看去,一位身材不高,一身工装,站在学生中间不仔细找几乎看不出是老师的,就是首批入选“西宁工匠”就职于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熊壮。

  在全国职业院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最后关头,熊壮和他的团队经常不知疲倦,在每一个环节设置和操作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这套混料灌装控制装置训练已经是第5遍了,师生们还在进行着认真专注的训练,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懈怠和不满的情绪。因为,他知道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对选手要求最高的职业技能赛事,而且有些项目青海的职业院校过去很少取得过好的成绩,甚至是个空白的时候,熊老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在全国大赛上拿奖,为学院乃至青海高职院校争口气。

  定了目标就要行动。弱电出身的熊壮,1986年出生于湖北,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承担跨专业教学工作以后,刚开始几乎是两眼一抹黑。没有办法,那就一个字“练”,见到真正的设备器件后他便开始了魔鬼式的疯狂学习。五一假期,他买了一箱方便面,在实训室角落悄悄放了一张简易折叠床,为了不让保安发现,一到晚上,连实训室灯都不开,拿着电筒看书、练习,躲在实训室整整一个星期,终于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基本原理,而且可以使全套稳定地运行起来。通过多次的反复演练和研究实践,不但掌握了基本技能,还摸索出一套“仿步进”结构化指令,让编程更易于理解和灵活。

  熊壮还和团队一起研讨、交流,实地调研青海工控企业,着眼本地岗位的核心技能,依据大赛核心职业素养,摸索“以大赛为导向总分总模块化教学”模式,最终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2017年,他所带领的团队代表青海省高职院校代表队,在天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摘得团体三等奖。同年,在贵阳参加“亚龙杯”全国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全国33所院校教师的异样眼光中,他斩获了全国二等奖,而且是二等奖的第一名,让来自发达地区的参赛老师们对青海高职教师刮目相看!

  “熊老师对技能大赛高标准严要求,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同样一丝不苟。每次上课,熊老师总要提前进入实训室,认真核查学生数量和实训工具。学生们也已习惯性地摆放好工具,端端正正等待老师检查。实操课上他必定要站在操作台边,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一边关注学生的操作,注重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们在自己的操作台边,一边听课,一边操作,对操作不准确的学生,熊老师会走过去手把手教。下课前,熊老师还要用行业标准和大赛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一一作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差距,让学生心服口服。”机电工程系主任朱巧珍说。

  熊壮所带的班级有一位学生,中学期间旷课、打架,几乎被学校开除。学习底子极弱,入学后对学习不感兴趣,成天睡觉,混日子。熊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这个学生其实很聪明,主要是对家长、对教师的管理不满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他便耐心地和这位学生接触,和他沟通,努力发现他的优势和潜力,每次上课都特别关注,逐步树立他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这位曾经的“问题学生”,竟然成了班上乃至全年级的“技术尖子”了,学习任务不完成不回宿舍,技术掌握不熟练不吃饭、不休息,几乎跟熊老师一样痴迷,还在技能大赛中荣获全国三等奖、全省一等奖。

  “熊老师虽然年轻,但他喜欢钻研,技术好。没有架子。能发现学生优点,讲课有激情,善于引导学生。我们都喜欢他,也喜欢跟着他学。”学生们这样评价他。

  学院教师队伍较为年轻,急需要加强“传帮带”工作,同样年轻的他便教起一个个“徒弟”。系里有一位教师,在学校所学专业偏向于机械制造方面,而承担的课程和他一样也是跨了专业,不会干、不会教,很郁闷。熊老师主动和他交心,当兄弟一样,不厌其烦开导,手把手教他。两年后,这位老师带学生参加全省大赛获得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个人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

  在短短几年中,熊壮秉承“修德立身精艺立业”和“把需要岗位的人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的职业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了许多成绩,也获得很多荣誉,被西宁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被西宁市教育局评为市级“教学新秀”,成为首批入选“西宁工匠”中最年轻的一位,被青海省选为“西部访问学者”,将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深造学习。

  “教师路漫长,学问无止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沿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职教教师之路,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熊壮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