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28.08.2015  12:15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创举,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入贯彻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认识,加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不断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持续健康开展,不断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8月26日,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经验交流会在西宁召开,会上,省教育厅等六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现将座谈会发言摘要刊登,供大家学习参考。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

  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和逐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关键环节。以创建“美丽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绿色网络校园”为载体,坚持“三抓三强化”,努力把“三个倡导”融入学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主要做法是:

  一、抓方法创新,强化思想引导。一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和中小学思品课示范课工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二是主题活动与专题辅导相结合。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践行三个倡导、学习雷锋等60余项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和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三是开展专项教育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先后开展了反自焚专项教育、涉藏维稳思想教育引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法治教育进校园、民族团结典范多杰宽同学先进事迹等教育活动。

  二、抓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塑造。一是抓师资培训。每年举办全省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校长、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政(思品)课骨干教师、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等近2000人参加的省级培训班,进行专题培训和集体备课。二是抓师德师风建设。选树25名全省师德标兵;举办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视频报告会;分关爱学生、民族团结等4个模块,首次拍摄了14名省级优秀班主任专题片,推广他们的工作经验。三是抓校外教育资源整合。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首批从省党政机关和科研院所聘请35名知名专家学者讲学42场次,得到中央领导和教育部的充分认可。

  三、抓制度建设,强化阵地管理。一是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指导全省学校完善了课堂教学、讲座论坛、研讨交流等方面的6项管理制度,加大阵地管理力度。二是加强校园宣传媒体建设。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开设学习园地、信息交流等栏目,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三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监管。占领网络育人主动权,建成“青海大学生在线”网站,启动建设“青海省中小学德育网络教研平台”。

全民动员 务实奋进

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中共门源县委

  自年初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载体,在创城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突出创城工作,形成了全民总动员、大家齐出力的良好创城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紧盯目标,全民动员。门源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后,我们立即行动,高规格成立了创城指挥部和创城办公室,设立了政务环境、民族团结等10个工作组,形成了以县委书记为总指挥,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城指挥系统。县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创城工作,县财政专门安排50万元用于创城前期宣传工作,及时召开了创城工作动员大会,明确了创城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并组织10个工作组负责同志赴山东威海等文明城市考察取经,学习经验,拓展思路。

  二、以城带乡、城乡共创。把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作为推进创城工作的平台阵地,县城外延拓展区“三横五纵”的道路框架以及水、电、暖、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城镇化进程强势推进,城镇文明形象进一步树立。利用近四年时间,投入各类资金16.4亿元,在109个行政村3.3万户农牧户中开展了共建整治工程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注重乡村内在美建设,大力培育建设“美德乡村”,村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三、道德为先、文明共建。突出道德实践,大力打造“评先树典”品牌,深入开展了感恩教育、争创“党员先锋岗、支部先锋队”和评选“最美青少年”等实践活动。组建了全国道德模范张桂兰先进事迹报告团和规模达7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持续深入开展道德大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广建“善行义举榜”,有效培育了诚信、友善、孝悌的道德规范,源源不断地向全社会传递文明、和谐的“正能量”。

  四、普惠民生、凝聚民心。全县直接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5%。总投资5.86亿多元的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全面完工,全县中小学校由119所调减为16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通过招商引资,开工建设了安贞民营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改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稳步推进,建成城乡保障性住房2.44万户,坚持开发式扶贫,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5.2万人减少到2014年末的1.28万人。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在浩门河流域河道内严禁采洗砂石料和新建水电站的决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下一步,将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工程,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力争早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使创城过程成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明程度,建设繁荣发展新门源的强大动力。

创建文明单位 建设幸福家园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近年来,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遵循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自觉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融入文明青海建设,连续两届蝉联“省级文明行业”称号,2015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一、创建文明单位,服务文明青海

  在全省文明行业、全国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公司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丰富创建载体。公司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战略规划的重要位置,注重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组织青藏“电力天路行”文艺创作,开展“送文化进一线”等活动。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公司凸显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命,“十二五”期间,多措并举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建成青藏联网、玉树联网等重大工程。三是开展志愿行动。致力打造“高原阳光”志愿服务品牌,组建19支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100余人次。

  二、实施“三大工程”推进文明建设

  公司以“幸福家园”建设作为深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承载体,以文明传播、落地、评价“三大工程”为抓手,积极融入“三区”战略全局,融入文明青海建设。一是实施精神文明传播工程。深入开展“中国梦·国网情”主题活动,在“劳模进课堂”等培训实体中,广泛宣传“三个倡导”精神内涵。二是推进精神文明落地工程。搭建“幸福家园”建设平台,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实践企业理念、落实行为规范的“三项示范”活动。三是开展文明单位创建评价工程。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新成果奖、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企业文化示范点评选,促进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管理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实施员工健康促进、精神家园建设、和谐共赢推进“三大工程”,发掘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案例,争创精神文明创新优秀成果。深入推进依法治企、以德育企,发挥先进典型和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开展“品国学、学历史、读经典、提素质”素养提升行动,组织“弘扬劳模精神”视频展播,开展道德微言征集活动。全面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最美国网人”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全力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中共西宁市委

  一、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注重教育引导。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紧密融合,通过道德讲堂、百姓宣讲团、百姓话廊等宣传教育阵地,举办书画展、发展成就展等活动,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渗透到市民的日常活动中,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充分运用户外大型广告牌、建筑围档、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公交站亭、社区、楼院等公共场所张贴“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和媒体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注重解读阐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媒体日常宣传报道,多角度、多层次解读阐释“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和核心理念,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使核心价值观逐渐渗透到市民的精神世界。

  二、抓实践载体,推动行为养成。狠抓志愿服务。全面加强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在100多个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和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队。培育文明风尚。在商务、食品等重点领域开展了诚信建设活动,实施经营“红黑”榜公示制度,评选出了一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模范。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开展了“文明餐桌”等主题活动;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集和“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以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搭建活动平台。把“三个倡导”纳入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区县、文明行业等推选测评内容。

  三、抓文化引领,提高思想认同。在文艺作品中渗透。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戏剧、小品、贤孝、花儿等文艺作品创作中,从生产生活中取材、提炼主题,创作出了广播剧《亲娘》、秦腔现代剧《田青春》、电视连续剧《幸福就在你身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文化活动中倡导。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广场和百姓大舞台等文化阵地作用,通过社区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以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在节庆活动中弘扬。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组织开展了送温暖、送文化、经典诵读等活动。

  四、抓典型示范,弘扬新风正气。挖掘先进典型。通过群众选、基层推、媒体找等形式,深入挖掘、大力选树在转变工作作风、诚信经营、服务基层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把推选作为宣传的过程,通过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法治人物”、“群众心中的好干部”等,在全市先后评选出了张勇、邵秀景等110多名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典型。加强典型宣传。通过媒体报道、道德讲堂、文艺作品、“善行义举榜”等形式不断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完善典型引领机制。建立完善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推荐评选先进典型机制,不断拓宽健全了先进典型的推荐渠道,进一步完善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推荐、巡讲、宣传、帮扶等相关机制。

农村保洁成为助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引擎

中共平安区委

  2012年以来,平安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启动农村环境卫生清洁的战略部署,全区上下从整治农村环境、革除传统陋习入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观,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全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一、做法和成效

  (一)农村保洁工程的实施,搭建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确定了“一年求突破、两年见实效、三年亮品牌”的工作目标和“先净、后美、边整治边巩固、再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日清、周洁、月检、季评、年奖”的工作机制,推行“户清扫、村收集、区清运”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农村保洁工程的开展,激发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体作用的新活力。3年来,保洁工程不断深入人心,干部个个关心环境卫生,群众人人参与环境保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从以往“要我保洁”转变为“我要保洁”。

  (三)农村保洁工程的推进,提高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水平。共整合各类资金5.15亿元,累计建成新农村30个,修建了56个群众文化休闲广场,50个篮球场,配备了80套健身器材,农家书屋实现了111个村全覆盖。

  (四)农村保洁工程的深化,丰富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内容。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开展“星级卫生农户评比”、河道道路保洁、残膜回收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农村保洁工程的做法,取得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效。通过几年努力,垃圾点变成了景观点,黄土坡做成了绿化带,空闲地变成了百花园;初步实现了“户在林中、村在绿中、路在花中、人在景中”的农村面貌。

  二、认识和体会

  (一)实施农村保洁工程,是摒弃传统生活陋习、提升群众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开展环境整治,不仅是向脏、乱、差告别,向真、善、美靠拢,更是一场提升群众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二)实施农村保洁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是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需充分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三)实施农村保洁工程,是改变城乡面貌、建设生态文明的得力措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循环发展的客观要求。(四)实施农村保洁工程,是传承优良传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抓好农村保洁工程,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我们不仅要继续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更要让优良的传统、文明的生活方式代代传递,根植于每个人的身心里,体现在每个人的举止上。

突出特色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中共城西区委

  近年来,城西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着眼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立足区情,突出特色,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多渠道、多形式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好用好道德讲堂。创新载体,为确保“道德讲堂”建设有序开展,印发“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举办“道德讲堂”开课启动仪式,有代表性地颁授“道德讲堂”牌匾93个。将“道德讲堂”与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相结合,突出“道德讲堂”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助人为乐、文明守序等主题。

  精心打造“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品牌。建立了兴海路街道“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品牌。编织“邻里守望”安全网,打造平安社区环境。向社区居民群众发放《邻里守望卡》、《温馨提示卡》等联系卡。搭建邻居文化平台,连续11年举办“湟滨睦邻·邻居文化节”。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走亲大串门等7项邻里文化活动。建立帮扶对子60余个,志愿者经常为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以及行动不便需要帮助的群体代缴水电费、燃气费等方便邻里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重抓好学习教育,提高道德感知和实践养成。举办“诵国学为中国梦添光彩”、“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活动;征集优秀童谣作品1000余篇,连续3年举办大型优秀童谣展演活动;编辑印刷《城西优秀童谣作品集》、《少年英雄王利庆》等少儿读物8000余本;举办“美德少年认星争优”评选活动,推出50余名“十佳少年”和“美德少年”;建立社区青少年书屋、绿色网吧30余个,建成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校园文化长廊和浮雕墙。

  狠抓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每年组织策划惠民、育民、乐民系列文化活动300场以上,推出高雅艺术“五进”(军营、校园、社区、工地、农村)活动。相继建成城西区文化艺术中心等3处有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累计为辖区群众文艺团体配发100余万元文化器材。镇办(社区)欢乐嘉年华、端午情深赛龙舟、乡音乡韵、麒麟诗韵清明诗会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相继建成“三字经”文化广场、百家姓文化墙、十二生肖文化墙,廉政文化墙等一批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文化墙。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
西宁市0岁至14岁颅颌面畸形患儿可获救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又有一个好消息!Qhnews.Com
海西:“组团式”校园引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学历要求是怎样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