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这样下基层

09.12.2016  00:02

  11月9日下午4时,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新寨村李兴玉,在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第三分院——大通县中医院生下孩子后,出现了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出血达3000毫升左右,全身皮肤黏膜苍白……情形极为危急。

  “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县中医院的医疗条件无法单独完成患者的救治。”第三分院院长王成文介绍,三分院立即向医疗集团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分院(大通县人民医院)请求协助抢救……随后,总院、一分院派出专家组,联合第三分院,合力上演了一场与死神的生死较量。

  总院产科主任吴东宁第一时间赶往第三分院,途中,不停地进行电话指导。晚上21时,产妇已无血压,情况危重,吴东宁以过硬的医学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产妇进行了开腹止血手术。11月10日凌晨4时,产妇病情得以控制,并送往总院ICU。四天后,进入平稳期,情况良好。

  30岁的李兴玉是医疗联合体的受惠者。这也是大通县率先在全省开展的组建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极大成效。

  长期以来,大医院一号难求、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成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一个关键。

  今年,大通县积极探索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试点,逐步建立“健康进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村”的医疗服务模式,为全县群众提供整体化、连续性的诊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今年5月29日,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大通县三家县级医院为分院,27家乡镇卫生院为纽带,289家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实行“总院——分院——卫生院(社区)——村卫生室”四级垂直管理模式,实现了由县卫计部门属地化统一管理向集团管理的转变,初步形成了运转协调、科学合理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

  按照统一管理、独立运营、分工协作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人员调配考核、财务、设备、药品、业务“五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从松散型管理向紧密型一体化统一管理的转变。

  医疗联合体成立以来,总院定期派出专家通过临床、讲座、授课等形式,传递医疗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大医院垂直管理基层小医院,是西宁市、大通县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将优质医疗资源扩散下沉到医疗资源比较薄弱的地区,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第一分院血液透析室里,来自多林镇下宽村的张发德独自一人,正在进行本周第二次透析治疗,做完治疗当天即可回家,一个月花费1000多元。而在以前,张发德必须在妻子的陪同下,最少花两天时间,到省城大医院治疗,加上来回路费、伙食、住宿,一个月花费2000多元。

  张发德的受益同样来自医联体的成功试点。今年,在医疗集团的支持下,填补大通空白,第一分院血液透析专科组建,让全县30多名血透患者就近接受治疗,这也是大通县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有力证明。

  王成文说,医联体的实施,有效整合和分配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资源,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更加明确,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服务质量等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医疗集团总院专家的指导下,各分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老年病科、血液透析室、肛肠科等新学科,进一步培植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学科,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和特色技术。

  朔北藏族乡卫生院医疗环境干净整洁,药房、输液室、诊治室、检查室……一应俱全。第三分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殷乐红下派驻乡已经四个多月时间了,规范医院管理、临床诊治、业务培训……殷乐红在这里的每一天充实而忙碌。

  同样,总院口腔科专家熊涛下派第三分院一年时间,他说:“医生到基层服务,不仅对当地医疗机构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医生自身的锻炼也非常大。”

  为推动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医联体建立了人员平行和垂直流动机制。要求人才、技术“双下沉”对口帮扶和专家下基层,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有基层服务经历。

  医疗人才下沉基层,既是“输血”也是“造血”。在三个分院,来自总院的对口支援,助其培养了医护队伍、提升了诊疗水平。通过总院专家传帮带,有效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群众分享红利,实现了就近看病、减轻负担、轻松转院的极大实惠,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除了直管基层小医院、人才下沉基层外,他们还将进一步完善通过互联网送医下乡,面向基层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在朔北乡永丰村卫生室,全村367户人家的居民健康档案盒整齐摆放。“红色”代表高血压、“蓝色”代表糖尿病、“黄色”代表老年人、“绿色”代表儿童、“粉色”代表其它慢性病,打开任何一户的健康档案,每一个人的健康记录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而这些记录,也已全部录入电脑,将来省城专家通过电脑即可查看到病人相关病史,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能通过网络看上省城的专家,有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基层患者得到更多实惠。

(摘自12月8日青海日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