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42位孤寡老人有个温暖的家

27.07.2015  13:43

   众所周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经是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为力求做到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国家在经济保障、医疗健康、生活起居、文化娱乐等方面做出了努力。7月22日,记者在化隆县群科新区如家敬老院里,见证了几位老人的幸福生活。

  “我们有家啦”

  走进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和谐的画面。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院里纳凉,院长韩复生还不时和老人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的画面让人顿生暖意。小院虽然不大,但显得整洁而温馨。小院里的绿色植物和老人们自己种的蔬菜更是为小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据韩复生介绍,现在养老院内共有42位老人,最大的86岁。

  赵老太太,今年67岁,老伴去世,又没有子女照顾,去年12月被化隆民政干事接到养老院。“我们这些老人在这里吃的住的都很好。天天有肉吃,每个星期饭菜都不重样。比起以前拾捡饮料瓶,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现在我也是有家的人了!”赵老太太激动地说。

  工作人员潘海伟告诉记者,马大爷今年74岁,刚来这里时,身体非常虚弱,连路都走不动,经过几个月精心地照料,他的体重增加了,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转变。

  “有一次,院里的一位老人半夜突然癫痫发作,多亏了护理人员的及时救助,连夜将老人送往西宁住院治疗。”马大爷向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在有老人生病住院时,护理人员会亲自为生病老人擦洗身子,换洗衣物……这一举一动,孤寡老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供养条件优越

  这几天,化隆县拉曲滩村村民马安良非常高兴,因为他在开斋节前一天入住了该敬老院。“新房子里啥都有,吃得好,住得也舒服。”马安良兴奋地说。

  如家敬老院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化隆县民政局,集颐养、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该院坐落于化隆县群科新区,海拔在1800米左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交通便利。2011年,在省民政厅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占地总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的敬老院动工建设了。

  如今,一栋独院的养老院,环境幽静整洁,条件优越,居住室、灶房、餐厅、医疗室、健身房、阅览室等生活、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三三两两在院内散步,娱乐室里还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敬老院房间设计更具人性化,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工作人员潘海伟介绍,敬老院房间里不但配置了新木床、新被褥、新木式组合衣柜等,还完善了饭堂、活动室等场所,更利于老人们生活。

  “有时候没事干了,就和院里的伙伴结伴出去散心,到街上买个日用品,一天也就不那么枯燥了。”马买言老人说。

  互帮互助很有爱

  记者看到,在如家敬老院里,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活动中心。几十个老人,有看书看报的,有看电视的,也有打牌下棋的,其乐融融,很是快乐。

  “我每天都会到活动室的按摩椅上躺一躺。年纪大了,只要在这按摩椅上躺一躺,就已经得到了锻炼呀!”86岁的钱大爷说。

  潘海伟告诉记者,老人们两人一间房,大家互帮互助,和睦友爱。身子骨硬朗的会照顾行动不便的,日子过得挺充实的。

  回族马大爷身体不好,他的居住伙伴就会帮他做一些康复训练。在敬老院里,最受欢迎的还是洗衣机,身子骨硬朗的老人们会帮忙腿脚不便的老人清洗衣物,这让身子虚弱的老人们很省心。

  “每个月都有50块的零花钱,如果身体不适,不便出门,只要打个招呼,伙伴们都会互相带回来,也很方便。”马大爷说。

  “正因为老人们的互帮互助,敬老院才会越办越好。”潘海伟说。

  孤寡老人精神状态亟需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逐步改善,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强烈了。

  孤独时有人能陪着聊天,需要时有人照顾,这是很多老人对晚年生活最朴素的梦想。如今,在敬老院里,大部分老人和亲戚朋友来往很少,因而比其他老人更孤单。和他们走得最近的人,很多都是志愿者。

  记者在和敬老院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得知,敬老院里也会搞一些活动,丰富老人的生活。时常会有志愿者陪老人们聊聊天,让老人感受到温暖。

  潘海伟向记者介绍,若是有来探望老人的人,所有的老人都会围到屋子里。“我觉得这样的‘围观’,更突显了老人的孤独。他们需要有人陪聊天。有时候,有志愿者会送来老人最爱吃的水果,帮他们收拾屋子。老人们就静静地坐在大家中间,互相寒暄显得很开心。”潘海伟颇有感触地说。

  在与老人的访谈中,多数老人表示,虽然在敬老院内衣食有所保障,但经常觉得孤独。

  院长韩复生表示,这些老人都没有家庭。养老院虽然能为老人安排吃住,但老人还是会感到孤单。“我们已经在养老院旁办了个孤儿院,目前还未运行。想让孩子们经常来陪伴老人,为老人的生活平添幸福和快乐。”韩复生笑着说。

  “老人们很热情,他们平时的生活很单调,你们的到来给敬老院增添了欢声笑语,希望日后有机会多来这里陪伴这些老人。”潘海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