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林业部门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建设力争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

09.05.2014  05:37
今后五年,青海林业工作将紧紧围绕生态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基础支撑五大体系建设,力争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营造林面积达到120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315.4万立方米,林业建设资金投入总量达到130亿元以上。初步建立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体系,部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治理与恢复,生态状况整体恶化趋势初步遏制,重点城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林业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建立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着手制定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进一步明确林地、湿地和荒漠化土地等生态用地,明确生态空间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管理措施,形成全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围绕构建“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突出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四大生态圈,进一步优化生态建设布局。组织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青海湖流域和周边地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认真做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柴达木盆地及格尔木周边沙化土地治理;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大工程,进一步加大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力度。千方百计地增加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努力建立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二是建立初具规模的林业产业体系。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全省“四区两带一线”的可持续发展格局,通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基地,以柴达木盆地为核心,共和盆地为侧翼,积极推进枸杞基地建设,使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达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力争枸杞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在黄河、湟水谷地建设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50万亩;在西宁周边和海东地区新建沙棘、金银花和树莓基地75万亩。加大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利用;积极推进森林、湿地公园建设;扶持中藏药种植等林业产业发展,建设林业生物质新能源基地。积极引导农牧民通过造林绿化,发展经济林、药材、花卉、种苗和森林生态旅游及林下种植、野生动物繁育等多种经营,拓展增收空间。 三是建立活力十足的林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动造林绿化投资、公益林家庭管护承包、天保林家庭管护承包、林业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机制创新。坚持走科技兴林之路,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林业重点工程科技含量和科技服务林业的水平。建立健全森林、荒漠化及湿地监测体系,建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网络,量化评估全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摸清生态“家底”,为高原现代林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四是建立积极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城市为依托,积极开发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高原花卉文化等,不断丰富和拓展林业生态文化。大力培育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宣传和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使林业文化融入公民的日常生活,不断引导和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促进全社会树立起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绿色消费观,促进绿化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是建立有力的林业基础支撑体系。认真落实《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全省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依法治林,建立林业管护体系,确保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强化林业灾害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减轻灾害损失。加强林区民生等基础服务能力建设,夯实林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