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们,娘家人喊你到职工书屋来读书——省总“职工书屋”工作侧记

25.04.2016  07:21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报道)在我国,工会是由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广大的工友们把工会亲切的称为“娘家”。随着近年来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娘家人”也在想如何更好地丰富工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青海省总工会把“职工书屋”做为提升工友文化素质、丰富工友精神生活、惠及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利民工程。同时,也把它做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项工作。

  亲,1245个“职工书屋”里有你们单位吗?

  “职工书屋”建设工作是由全国总工会在2008年初提出的,旨在提升职工素质,营造职工读书氛围,搭建学习平台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省总工会按照全国总工会的统一部署密切结合工作实际,以建设职工书屋为契机,努力为职工成才成长提供良好平台与环境,通过全省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青海省总工会的职工书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到去年年底,青海省建成全总“职工书屋”示范点85个,省总“职工书屋”示范点448个和基层企事业单位“职工书屋”自建点661个,高原流动职工书屋51个,共建成“职工书屋”1245个。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省已建成的“职工书屋”,占地总面积11.6多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6 40多万册,报刊种(类)20种以上的182个,书架总数3956组,电脑852台,专兼职工作人员412人。

  从2009年开始,青海省总工会专门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职工书屋”建设,每年投入“职工书屋”建设专项资金补助50万元,每个省总“职工书屋”示范点补助资金1万元。2014年,省总将50万元的建设专项资金增加为70万元,2015年提高到了100万元,累计投入420万元。在“职工书屋”建设工作中,青海省总工会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职工群众。始终把书屋的建设重点放在职工群众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和重点建设项目工地。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工会通过“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普遍采取了“申请补助一点,政府(行政)投入一点、工会自身投资一点、基层单位自筹一点”的“四个一点”资金筹措办法,形成了多措并举,多方投入,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的工作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全省各级工会投入“职工书屋”的资金达5200多万元。

  我省各级工会在实施“职工书屋”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本行业、本部门实际,对原有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职工文化教育阵地,经过整合资源,加强硬件配置,完善服务功能,规范管理措施,拓展成了集阅览、读书、上网为一体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活动更多样的“职工书屋”。

   书香工会  让工友们生活更有品质

  除全总、省总出资援建的示范点需要遵循一定建设标准外,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完善、边提高,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有些单位还根据职工居住分散、野外作业、点多线长等实际,建立了流动书屋、流动书箱,定期把图书送到建设工地,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职工书屋”管理上,各级工会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着眼于管理好书屋,服务好读者,健全完善了“职工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职责、读者须知等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五有”标准,暨有专人管理,有足量图书,有规章制度,有资金投入,有使用效果。并针对读者群的个性化需求,适时调整书屋开放时间,适时分析读者阅读倾向,及时增加图书种类,调整报刊杂志征订,最大眼度地满足读者需要,提供优质满意服务。

  以“职工书屋”为平台,既继承和发扬工会组织职工开展读书活动的好传统,又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依托专题研讨、知识竞赛、座谈讨论、演讲比赛、读书征文、书画展、摄影展、诗歌朗诵、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读书载体,紧紧围绕青海省“倡导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名省”的主题读书活动,创建“书香工会”,在全省职工中举办“建设新青海、发现新生活”、“读书,让梦想成真”等形式多样的创新性读书活动,激发职工读书热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让“职工书屋”真正成为创建“书香工会”重要的职工文化品牌。

  “职工书屋”建设八年来,极大地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让职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发挥了书屋的阵地熏陶作用和辐射引导作用。

  他们在职工书屋里乐享读书好生活

  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职工书屋”的建设,融合了“书吧”风格,一本翻开的“立体书”营造出厚重的文化气息,独特的造型书柜巧妙地把沙发在嵌在中间,营造了一个个适宜阅读的小空间,灵动的设计打破了传统书屋的压抑。书柜还设计有陈列架,一件件精致的摆件,很有艺术气息的小画框无不显示出浓浓的人文气息。2015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率先完成了“职工书屋”电子阅读管理,新增了7个阅读分类,将书籍划分得更详细、更具体,方便职工阅读。职工在业余时间,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舒服的沙发里,听着柔柔的轻音乐,既惬意又舒心。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书屋了,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喜爱的书籍,还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海北州烟草专卖局员工李高磊手捧着书籍兴奋地说。“嗯,书屋就是我们的‘充电器’,有了这个‘充电器’,我可以随时来给自己充电了”。员工李艳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青海油田公司工会在生产一线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基层文化建设,用2年时间为260多个基层科级野外队站建立并完善了职工书屋,配置了部分电子图书阅读辅助设备,为流动作业队站配置移动职工书屋350个,解决了生产一线员工业余时间读书难、买书难、借书难的“书荒”问题,在柴达木盆地生产一线“耕种”基层“精神良田”。青海油田公司工会整合资源,努力把基层职工书屋建成员工的“精神良田”。工友自发买新书、淘旧书积极扩充书屋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最新:五一节后电子书屋将与我省11万工友见面

  电子职工书屋是职工书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也是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载体开辟了重要渠道,它为广大职工提供便捷、时尚、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方式,为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阵地。为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青海省总工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设起职工书屋线上线下多重载体,让职工享受到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无时空限制阅读带来的快乐。

  记者从省工总会了解到,在今年“五一”节后,我省将有11万名工友率先享受电子职工书屋的服务。省工总会着力打造出适合80、90后年轻工友们习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为他们建设适合他们获取信息、提高素质、提升技能的网络平台,实现一人一书屋的目标。同时这个阅读系统具有省流量、占存小等优势,相信会受到我省年轻工友们的喜欢。

  “职工电子书屋”阅读方便、检索快速,解决了传统实体“职工书屋”受图书数量、图书馆场地、开放时间限制等问题。通过开展电子书屋及职工书屋的阅读,全员上下逐步形成一种勤读书、乐学习、善思考的良好氛围,更为公司偏远乡镇的一线员工,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2014年,“青海高原流动书屋”的启动,更是让职工书屋走进了车间、班组,使书屋建设得到了拓展延伸,创建了实体书屋+电子书屋+流动书屋+x的“3+X模式”,丰富了职工的阅读平台,逐步形成具有工会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职工书屋”管理运行模式。

  创建“书香工会”,建设“职工书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后青海省总工会还要把职工书屋建设与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结合起来,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发挥工会职工教育阵地作用,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