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时·身边的初心使命】 小实事彰显“大担当”

12.11.2019  08:2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公布一个电话号码让社区服务更便民,建成一座便桥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这座小桥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冬天不再担惊受怕地踏着冰面过河……”看着村内河流上基本建成的便民小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张家庄村村主任宁智祥流露着感恩的眼神,他如是说。

  一座不起眼的便民桥何以让张家庄村的“当家人”发出如此的感恩心声?原来有一条溪流在张家庄村经流而过,是该村好多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的必经之河,由于河面上没有像样的通行设施,给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雨季和冬季结冰期间,村里的车辆进出更加困难。

  主题教育中,西沟乡党委了解到该村的出行困难和群众期盼后,将此列为重点整改的问题之一,及时与县交通运输部门取得联系,积极争取6.8万元资金,在河面上修建了一座宽4米、长6.5米的单孔便民板桥。

  这样的一座便民板桥,看起来似乎并不起眼,但对于张家庄的村民们来说,这是党和政府给村民们办的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村主任宁智祥说,桥虽小,作用大。

  一座便民板桥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那么一个社区电话号码又是有着怎样的暖心故事呢?

  11月5日上午,民和县川口镇南大街社区所在的一楼大厅有这样一幕:一张简易的长条木桌前,社区工作人员与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细心交流,最后将一本残疾证递到老人手里,嘘寒问暖了几句之后,老人带着满意笑容姗姗而去。

  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明明在六楼上,而社区工作人员却为何跑到楼下给这位老人办事情。

  采访中了解到,原来这位办事的老人叫沙哈非索,而那位跑到楼下帮老人办事的工作人员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崔瑾。

  崔瑾介绍,因为老人年纪大了,而服务大厅又在六楼,老人上到六楼办事很不方便,所以接到老人的电话后,她就下来拿了老人的旧证件上楼办理,办理结束后又把新换的证件本送下来给老人。

  当然,对沙哈非索老人给予的便民服务并非个例,而是川口镇南大街社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服务辖区居民上出台的一项便民新举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民和县交通运输部门将治理川杨公路“病害”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积极筹措资金570余万元,对全县路段上的坑槽“病害”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已整治路面“病害”面积4.8万平方米。

  11月6日,记者驱车途经民和县川杨公路,曾经沿途好多坑洼不平的道路“病害”已经被水泥硬化或柏油铺筑,车辆经过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摇晃颠簸。

  松树乡松树村80多岁高龄的李瑞甫老人的家就住在川杨公路边上,老人家目睹了这种变化。他说,这条路是好多年前修建的,来来往往的超重车辆压坏了路面,路面到处变得坑坑洼洼,下雨的时候到处是积水坑,车辆经过时,路坑里的泥水飞溅到两边村民庄廓的墙面上,大家怨气很大。现在,这些路坑都用水泥浇筑平整了,路况变得好多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实话好啊!

  开展主题教育以来,民和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工作实际和突出问题,沉下身子走访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访民情·听民声”调研40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2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