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藏方略的生动实践 创建先进区系列报道之二

18.09.2014  14:52
核心提示: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总结灾后重建期间矛盾纠纷调处的有效做法,在全州6县市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合协调指挥中心”,落实了领导干部带班接访制度;所有乡镇设立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总结灾后重建期间矛盾纠纷调处的有效做法,在全州6县市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合协调指挥中心”,落实了领导干部带班接访制度;所有乡镇设立了综治矛调中心,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统一受理、归口办理。

  仅州矛调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000余件(次)、37万余人(次),93%的来信来访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逐级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备案销号制度。仅仅半年中,州县乡备案17件,已调处3件,正在调处10件;县级备案39件,已调处27件,正在调处12件;乡(镇)级备案296件,已调处168件,正在调处32件。

  这是我省在依法治藏过程中把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作为依法治理民心工程的一个例子。

  我省的稳定关乎整个西部和全国大局。近几年来,我省建立健全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责任明确的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置了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省委省政府把依法治理作为治青理政的有效方式,高举法律旗帜,强化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弘扬法制精神,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化解社会矛盾、集中整治重点地区等有效措施,解决依法治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对重大事项实行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评”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我省把化解重大矛盾纠纷,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作为争取人心、赢得民心的聚焦点,抓苗头、抓隐患、抓源头,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建立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省州县毗邻地区协作、重大矛盾挂牌督办和基层多元化解等长效机制。

  去年年底,祁连县默勒镇海浪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祁连县草监站技术人员历时10天、行程200公里,为全村50户牧民重新测量划分草场界限,处理因草场界限不明引发的矛盾纠纷50起。

  不仅是在祁连县,我省在各州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都建立了矛盾调处中心(站),发挥基层群防群治作用,依靠群众、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化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一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8183件,调解成功率达94%,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营造了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团结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这么多干部下基层多年来没有过。干部在冰天雪地骑摩托、步行到户宣传政策、了解困难、解决问题,这样的作风我们喜欢。”班玛县广大群众对去年底以来省委部署开展以班玛县为重点的集中整治工作给予了最大肯定。

  这次整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维稳理念,坚持标本兼治,以解决省际交界地区突出问题为关键,由省委组建专门班子,从省、果洛州及所属县共抽调885名双语干部,组成7个专项组及9个乡镇、34个村社、23个寺院工作组进村入户入寺,综合施策,在社会治安、基层组织、干部作风、宣传引导、寺院管理等8个重点领域集中攻坚。

  集中整治中,省州县三级干部深入基层,运用"双语"逐村、逐户、逐人地宣讲法治精神,宣传党的政策,办实事解民忧,有效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集中整治活动中;集中整治中,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班玛县一些重大积案相继告破,一度严峻的治安形势得到彻底扭转;集中整治中,有效解决了个别寺院及宗教人员干预司法、行政、教育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集中整治中,依法严厉打击了恶意干扰市场秩序行为;集中整治中,班玛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引进企业,引导群众发展藏茶、药材、菌菇等林下产业,走"基地+企业+农户"的路子,带动周边农户提高收入;集中整治中,班玛县坚持"学教分离",将寺办学校调整为公办学校,关闭了非法教学点。目前,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已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

  集中整治的成功实践,回答了班玛县综合治理"为什么"、"是什么"、"依靠谁"、"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关键性问题。弘扬了正气,压制了邪气,赢得了民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党的威望,增强了法律的权威。

  以扩大班玛整治战果为切入点,省委进一步科学谋划,在青甘川边界地区的7个县实施"平安与振兴"工程。采取州、县、乡三级联动的方法,分批组织优势力量,充分发动群众,深入推进重点乡镇、村社、寺院、学校和移民安置点等地区和部位的综合整治,特别是对问题突出的重点乡镇,着重树立法治理念、构建法治环境,同时编制发展规划,从今年起该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将通过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营造和谐的法治环境,夯实发展的经济基础,广泛凝聚民心民智,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全力维护藏区社会稳定。

  通过依法治藏重要举措的逐步落实,我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藏建藏兴藏的战略决策部署,探索创造了具有青海特点的治藏方式,有力推进了藏区治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