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倾力保护三江源 打造世界级“绿色名片”

09.03.2017  13:36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开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进入2017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关键年,青海明确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扎扎实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使其成为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高原青海,在“十三五”之际,以“生态之名”,肩负起建设祖国“大公园”的历史使命,并努力使之成为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践行着高原儿女的承诺。

  2017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即将一年之际,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征程越发被世人瞩目,并一再列入国家战略定位谋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始于万物复苏的春天,为三江源走出青海、走向中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播下了神圣使命的种子;

  重大机遇面前,国家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迈出了铿锵有力的第一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回望来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掷地有声

  在三江源地区开展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这是青海迎来的又一重大机遇。

  毋庸置疑,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今后中国生态安全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为三江源走出青海、走向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肩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历史责任,2016年4月13日,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奏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的乐章。

  这是一项创新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照搬,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结合。

  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的是要打破部门利益藩篱,突破已有体制的框架,实现高效统一的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体制,使三江清水滋润华夏大地。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将各类保护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两个统一行使”,确保三江源的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一系列重要指示,既是青海各项工作的指引和根本遵循,更是党中央对青海各族群众的深切关怀。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改革工作伊始,就将国家公园建设要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理念作为“铁律”。

  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彻底改变三江源地区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弊端,切实解决监管碎片化问题。近一年间,创新了体制、形成了机制、实施了项目、建立了制度、培训了人员、开通了网站、发布了标识。“天字号”工程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过去,三江源地区仅是单纯的生态保护,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启动,逐步将三江源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三体合一”,这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平台。

  根尕才让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约改镇一位普通牧民,2016年,他有了一个令人“骄傲”的身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他每天的任务是徒步走入山林,守护家乡的这一片生态资源。

  对于三江源牧民来说,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给予他们生产物资的“衣食父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远超乎常人的想象,根尕才让也不例外。

  从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伊始,有上千名和根尕才让一样的牧民走上了生态管护员的岗位。

  守护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三江源头百姓们引以为荣;

  因为湿地的存在,每年草原春暖花开的时候,黑颈鹤会不远万里从遥远的南方飞到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续生命……

  青海的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生态强省和富民强省的目标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战略,源头牧民一户户搬迁到了县城居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百姓们住进了新房,也有了稳定的工作……

  2016年4月11日,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确定了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提出了“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十年形成保护典范”的工作目标。

  短短时间,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备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省州县乡村五级管理实体完成组建,“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正在形成,千头万绪的工作在扎扎实实推进。

  正如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所言,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和典范,是绿色中国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是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

   筑梦未来——国家公园建设朝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国家公园不仅是森林及河流的源泉,更是生命的源泉。客观上讲,保护利用、全民共享、发展民生是国家公园的内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关键之年,如何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

  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从启动开始,便牢牢树立了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启动,标志着青海省委省政府近年来为保护这块净土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肯定,青海独有的生态地位和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我们坚信,这是对青海人民干事创业、保护生态的极大鼓舞,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参与建设家乡、美化家园的行动,极大地提高了青海人民对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的认识和自觉,使得大美青海成为了美丽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

  从2000年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到2011年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国家首个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再到2015年12月9日中央深改组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等系列事实无一不在证明:三江源是我国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三江源地区如今向世人徐徐展开“天堂”般美丽风景的画卷。

  鉴于此,拥有三江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更是我们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关键一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省委提出“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进指明了前进方向。

  李晓南介绍,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原则,遵循依法建园、绿色建园、全民建园、智慧建园、和谐建园、科学建园、开放建园的理念,强化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机构运行体系、人力资源体系、多元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监测评估考核体系、项目体系、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设,2017年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全面实现“两年完成试点任务”的目标。

  这是一张“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施工图”:高质量完成30项重大任务和1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制定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加强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文明评价考核等制度建设;完成环保机构监测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试点;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依据国家生态功能区定位,划定并颁布生态保护红线,抓好自然资源产权保护试点,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边界”、有“规矩”。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紧握机遇。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动下,青海在新一轮生态建设历程中,将一如既往地高规格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征程,向党中央、各族人民提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生态答卷”。使今天青海的“绿色账”再现发展共赢,使“绿色牌”彰显生态优先,使“绿色路”成为青海生态文明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之路,成为青海各族人民奔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康庄大道,成为青海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张蕴)

   视点短评

   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关乎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步伐,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当前,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是现实的大思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是突出抓手。

  如何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做“大”做“强”三江源地区乃至全省生态?

  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就应形成“大”生态大战略,把“四个转变”落实到生态保护各项工作中,形成绿色联动大战略,实现我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新突破和“绿色崛起”新形象;制定大规划,尽快研究启动编制青海生态保护中(前)期规划,同步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三期、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综合防治规划工程等区域治理的分项规划编制工作,保障“五大板块”和“一屏两带”生态格局持续提质增效,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实施大推进,全力实施好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青海湖、柴达木、东部干旱山区生态保护工程,增强各大生态板块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连通性,形成更好更优和更加持续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效应,筑牢青海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基;实现大融入,加强沿江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合作交流,形成上下游之间共筑华夏生态安全屏障的新合力,激发新潜能。实现生态强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流域联动、区域携手、全球合作是外在动力;带动大发展,按照坚持生态、生产、生活联动推进的要求,处理好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使生态之策成为青海发展之基,使绿色发展成为生态之本、民生之本。

  深入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就要明确“大”是量,“强”是质,要努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增强对自身发展的支撑力,深入挖掘青海生态潜力,在生态旅游、原生态文化体验、绿色生态产品开发和推介、招商引资引才、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等方面充分发挥价值作用,支撑我省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对流域保护的牵引力,主动建立与三江流域省市自治区的生态保护协作共建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在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群众环境教育、党务合作、政务交流等方面加强协作,从三江源头吹响生态保护新号角,发起全流域和区域生态保护新攻势,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输血造髓。此外,还需增强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保障力,建立生态保护和治理相结合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障机制,强化生态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环境友好,全面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制度。(张蕴)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