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份新答卷——访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

08.07.2017  20:21

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表决通过了我省申报的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可可西里填补了我省世界遗产空白,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表决通过第一时间,西海都市报记者通过电话专访正在波兰参加会议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

李晓南介绍,此次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对我省申报的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广泛的认可,最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表决通过后,许多国家代表团主动到中国代表团致以祝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国际社会的一次新展示,是我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份新答卷,在我省世界自然遗产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可可西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产地保护也将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国家公园和世界遗产地融合管护的新举措、新途径,全面提升可可西里的保护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在住建部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指导帮助下,依据《世界遗产公约》及其《实施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对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严格保护和有效管理。

树立正确的保护和利用意识。世界自然遗产不同于普通的风景名胜区,敏感而脆弱,同时具有原真性、独特性、整体性和高价值性,遭到破坏将无法复原。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在保护和利用中,要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保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结合现有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和正在制定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制定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专项规划,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突出原真性和整体性保护,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实行分级保护,设置好管理构架、财政保障、法律保障、监控体系等相关配套体系。

构建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坚持“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的管理目标,强化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可可西里既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央事权、国家管理的顶层设计,今后将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管理体系,实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科学有效管理。同时,建立制度性、实用性的监督机制,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

加强立法和执法。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已经颁布,8月1日起施行,自然保护区条例已经施行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法治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同时,特别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可可西里资源按照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实现依法保护和管理。

开拓多种融资渠道。实现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有效保护,需要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统筹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在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全社会公众参与,以社会捐赠、国际援助、生态补偿等形式扩大投入渠道。

重视管理人才开发和培养。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涉及广泛的科研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能力素质是实现遗产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增强遗产地管理水平的长效措施。对可可西里世界遗产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应侧重于对现有人员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潜在能力的发掘和提高,同时,结合中长期发展需求,科学规划所需人才的类型、数量、质量、结构等,建立与国内和国际自然遗产地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实施对内培养、对外引进的人才发展战略。(赵俊杰)

江源评论:申遗不是目的 保护才是根本
  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代表经过审议人民政府
青海水利水保部门助力可可西里申遗工作
7月7日,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水利厅
我省生态环保新答卷申遗成功
  连日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已成网络热词,西宁市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