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 构建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

15.02.2015  14:40
      水是鱼赖以生存的基础。青海湖面积的变化,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一项为青海湖“量身”定制的测绘高新技术系统,经过40年的测绘,述说着青海湖面积的减增。
        数据显示,过去40年,青海湖面积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尤其近10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大,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加,使裸鲤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青海湖,是大自然馈赠给青海人的珍贵礼物。作为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因为湖中生活着特有物种裸鲤(俗称湟鱼),而显出勃勃生机,维系着整个流域特殊的生态体系。
        “如果没有鱼,青海湖就不会看到百鸟飞翔;如果没有鸟,青海湖也将成为一潭毫无生机的死水”。
        保护青海湖裸鲤,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对于构建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富含深意。
        1979年,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保护条例》,将青海湖裸鲤列为重要保护对象。1980年,省政府颁布《青海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部署停止青海湖冬季冰鱼生产的实施方案,由此拉开青海湖封湖育鱼的序幕。
        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2001年3月省人大修订了《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2003年通过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条例》和《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将青海湖裸鲤列入我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至此,保护湟鱼正式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1982年冬季、1986年1月至1988年12、1994年1月至2000年12月,全省三次发布封湖育鱼通告。到2001年保护力度进一步升级,将封湖育鱼期限提到了10年。
        今年青海湖已进入第五次封湖育鱼的第五个年头。
        回望保护之路,我们看到从国家到青海的坚定决心。2008年,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将用10年时间,投资15.67亿元加强青海湖生态体系建设。如今该工程已发挥出明显成效,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力推动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保护源自多个领域、来自多个层面。餐桌上拒吃湟鱼,是对湟鱼最好的保护,这看似最简单的倡议和行动,体现着青海人对保护湟鱼的真诚之心。
        近年来,我省渔政部门多次发出倡议书,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保护裸鲤的意义,并将此活动延伸到了学校、社区、餐馆和青海湖周边农牧区,形成了“全民支持封湖育鱼,保护资源造福后代”的良好氛围。
        2013年6月9日,省渔政管理总站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举行“保护湟鱼资源,呵护美丽家园”承诺书签订活动,并将印有封湖育鱼通告、倡议书、承诺书、举报电话的宣传展板一一挂到景区每家餐馆最显眼的地方,以警示经营者和消费者承担起保护湟鱼的责任任。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王建军主持
  5月1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水利厅
12.68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我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近日省财政厅下达资金12.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