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青海首位党员的不悔路

07.11.2016  14:34

  青海新闻网讯 上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一二•九运动。解放前,他在青、甘地区极端艰险的白色恐怖下,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当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一度无法确认时,他矢志不渝,仍以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工作。他就是青海籍最早的中共党员———寇从善。

  李先念介绍他入党

  1915年10月28日,寇从善出生于西宁上新庄乡东沟窑滩村(今属湟中县),由于家境较好,从西宁师范附小、青海省师范学校,至南京蒙藏学校深造,寇从善从小就得到了较好的学校教育。1934年秋,他转入北平蒙藏学校继续学业。这时的中国,东北沦陷,平津告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觉醒了的中国人奋起救国,平津青年首举义旗,1935年12月9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抗日爱国运动爆发,热血青年寇从善也义无反顾地加入其中。

  1936年1月3日,寇从善在北京参加了“平津学生南下宣传团”,深入河北农村,宣传党的联合抗日主张。同年2月,他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走在了争取解放的抗日爱国斗争前列。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民抗战开始,寇从善与四百多名平津流亡同学怀着投奔中国共产党的满腔热情来到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经林伯渠、成仿吾推荐,转入中央马列学院深造。在这里,他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逐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

  1938年3月,经李先念、张明远介绍,寇从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

  毛泽东派他回青海工作

  1938年秋天,寇从善毕业了。

  离开学院前夕,李先念、王树声等与寇从善商量次日一齐奔赴鄂豫皖边区开展工作时,接到通知,说中共中央有人找寇从善谈话。找寇从善谈话的人,是张闻天和王首道。“毛泽东同志听说你是青海人,指定你回青海开展工作。”听到张闻天严肃的话语时,他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寇从善激动极了。他想:毛泽东同志领导着全中国的革命,日理万机,还知道自己这个普通士兵,并点名让自己回青海开展工作,这是党对自己的信任!想到这里,寇从善立即接受了党的安排,并表明自己会积极开展工作的决心。

  1938年底,寇从善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在韩璋等乡友的暗中协助下,他从延安经西安到达兰州。然而,这时国共合作的形势开始逆转,青海也掀起了反共高潮,这使得他回青海的难度陡然增加。寇从善立即向谢觉哉和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处长伍修权汇报了这一情况。

  谢觉哉说:“根据现在的形势和马步芳的态度,你只能潜伏地下秘密开展工作。 ”

  寇从善说:“我在青海是个小有名气的‘赤色分子’,同乡同学大都在马步芳政权做事,熟人太多,恐怕是难隐蔽立足的。 ”伍修权说:“革命就是和困难斗争,你是毛泽东同志指派来的,任务很光荣。你一定要在青海埋伏下去,而且要埋伏得越深越好,要‘灰色’些,要作为党的一颗种子在青海扎根、开花、结果。 ”

  对于这一段历史,西北工委在《关于抗战中甘宁青党的工作》一文中,曾向中央报告:1939年2月曾“由外部输送种子”去青海,其中“一个是马列学院毕业的赵某”,这里所说的赵某即寇从善的化名赵君侠。而对派他回青海工作的背景也作了明确的说明———因为他是青海人,中央即派他回青海工作。

  白色恐怖下的潜伏

  在青海埋伏下来,并为革命积蓄力量,这令人不禁联想到电视剧《潜伏》中的那些扣人心弦的情节。主人公们与敌人周旋的情节令人既紧张又刺激,不禁为他们的睿智和勇敢拍案叫绝。然而,现实中的潜伏并非易事,是时刻以生命为代价的艰难生存。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寇从善为了掩人耳目,决定先在其他地方工作一个时期再回到青海,以冲淡自己的红色形象。于是,1939年12月,他先后在甘肃酒泉师范学校和嘉峪关炼油厂工作,并与孙世芳、陈国英等同志一起开展地下工作。

  1941年12月底,寇从善在酒泉待了两年后,取道兰州,向党组织汇报了工作,回到西宁。

  然而,就在寇从善连一路的风尘都没来得及洗去之时,马步芳的爪牙就到他家调查,问他是不是共产党员。寇从善虽然以这两年一直在酒泉做苦工的经历搪塞过去了,但“马步芳已经注意上他”的这种讯号,表明他的处境非常危险。

  于是经人举荐,寇从善隐姓埋名,来到民和官亭土族聚居的山川小学任教。适逢旱年歉收,他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斗争,要求减免公粮。闻听消息的马步芳勃然大怒,立令解散学校,缉拿主谋老师,寇从善再一次陷入危险。他连夜渡过黄河,经永靖到达兰州,向组织汇报了他这一阶段的工作。

  1943年2月,寇从善再次秘密回到青海,然而,一个不速之客———当时的青海省国民政府秘书长陈显荣的到来,使他再一次面临危险。陈显荣是寇从善中学的老师,还是他家的亲戚。“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是,写个脱离声明登报就行,我保你无事,今后还会有好前程。”面对这样软硬兼施的问询,寇从善坚决否认,并拒绝了陈显荣“让他跟着马步芳干”的游说和诱惑。次日,寇从善与叔叔寇国祥骑马到今属贵南县的过马营、鲁仓等地,经同乡介绍,来到切察牧场工作。在这里,他对马步芳家族政权对牧民群众的压迫剥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45年5月16日,寇从善回到故乡不久,家里突然闯进来四个荷枪大兵,将寇从善和他的父亲绑在柱子上,用烧红的铁锨、马刀轮番在背上烫。四个小时的严刑逼供,寇从善始终紧咬牙关,敌人从他的口中没有得到一点信息。恼羞成怒的敌人疯狂地折磨着寇从善,最后,他们在认为这个“留分头的尕娃”必死无疑后才扬长而去。

  寇从善这粒坚强的种子,在严重的昏厥休克后苏醒了,但是他的背再也直不起来了,可他胸中那颗火热的心脏,始终在坚定有力地跳动着。随着革命形势的一片大好,寇从善再难以抑制内心的感情而继续在家里养伤,他再次奔赴兰州汇报工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组织上将他安置在高台县养伤。

  就这样,寇从善一次次身临险境,又一次次成功脱险。他这粒撒向青海大地的革命种子,顽强地、不屈不挠地执行着党交给他的任务。

  耄耋老人忆从善

  2011年 7月 4日,笔者几经辗转,电话采访了甘肃高台县的耄耋老人师笃文。高台解放时,作为高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他与寇从善共过事。

  1949年9月23日,一名操着浓重青海口音的人站在师笃文的面前,向他报到。“他就是寇从善。普通的穿着、激动的神情,一见面就要交纳党费。”师笃文回忆,由于寇从善在青海从事地下工作时的联系人牺牲了,他的共产党员身份还有待确认,“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收他的党费。然而,他一次次拿着钱来交纳党费的执著感动了我。

  在我的提议下,县委会成员开会决定,同意先收下寇从善交来的党费,有关他的党籍问题再慢慢解决。 ”

  六十多年后回忆起来那段往事,师笃文仍然对寇从善赞不绝口:“热情、诚恳,认真、细致,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非常有分寸,无论什么工作,他都会认真按时完成,工作能力也很强。”师笃文说,由于共产党员身份无法确认,寇从善曾经有重新入党的想法。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被安排到县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还是任高台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直到调到酒泉地区工作,他完全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寇从善说:“我本来就是一名党员,党一直很信任我,我也一直会听党的话,服从组织的安排,不管在哪个岗位,我都会经受住考验! ”

  1987年,在寇从善的故乡湟中县鲁沙尔公园内,湟中县委勒石缅怀这位矢志不渝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湟中籍共产党员,他那不怕牺牲、知难而进的革命精神,威武不屈、坚若磐石的高尚情操,为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榜样。